这好多年不看书了,乍一开始看不但费劲还很难进入状态,跟小时候读书的时候真不一样了。
记得上学的时候我还是挺喜欢看书的,把有点儿印象的书名列举一下也有一串了吧,诸如:
小学看过的书大概有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还有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舒克贝塔历险记一系列,记得一套有好多本。
初中喜欢看的有平原枪声、林海雪原、洪湖游击队各种红色书籍,还有平凡的世界、活着、穆斯林的葬礼等,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也基本看了全套。
到了高中就是中国的四大名著、巴黎圣母院、童年、我的大学等世界名著,还有那会儿比较流行的郭敬明、韩寒的小说也偷着看了几本。
每个时期的杂志也没少看,说起来也算是个爱看书的孩子了吧。
那时家里条件不好,大人从来不给买这些与学习无关的所谓“杂书、闲书”,身边的同学们有条件买书的也没有几个,所以用饥不择食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凡是能搜罗到的,不管合适不合适、能不能看的懂(国外的一些名著确实没看懂,典型的贪多嚼不烂)都会想办法搞过来看,看得津津有味,而且很多都是背着老师同学躲在角落里偷偷地看,还要防着一不小心被没收,单纯如我那时在搜罗书籍和看书一事上用尽心思和心机(回顾我有记忆以来的二十多年,大概所有的心机都在那时用光了吧)。甚至我还记得大半夜我曾开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看过武侠小说,双眼的视力也是初中以后急剧下降的。
从上了大学以后,每月都有不少生活费,手上的闲钱是越来越多,书却越看越少,即使看也是各种网络小说居多,拿来当个聊天谈资勉强凑合,真正有用的几乎没有。
毕业就真的是个分界线了。工作以后,钱更多了,书却看的更少了。都是带有目的性的看,说是看书其实更像是查字典。几年下来专业书籍倒是装满了书柜,休闲的书倒也有一些,但是即使这样真正看完的也寥寥无几。
恰似证明了一件事情,看书如果目的性、功利性太强就容易失去兴致。小时候看书只是因为喜欢,喜欢的不得了,一看就停不下来。看的如痴如醉如疯如狂,可以不吃饭不睡觉憋着不上厕所,但是不能不看书。而现在看专业类的书籍简直是难以下咽,每次打开都是同一个地方,看两页就打瞌睡。
真是怀念小时候那么那么爱看书的我,跟现在的我简直天壤之别、判若两人。而今天引起这些回忆的起因,不过是因为好不容易翻开一本书却发现自己沉浸不进去,惆怅所致啊。
看来书也是需要一直看才能维持那种感觉的,不然长时间不看,即使打开也不过书是书,你是你,书虽在手,却不见得你能读懂。
谨以此文追忆自己一去不复返、视看书如命的学生时代。写完继续看手上的《月亮与六便士》,看不懂也要看下去,一遍不懂就看两遍、三遍、甚至更多遍。
书,既然翻开了,就一直看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