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走到中心广场,远远地就会听到冬不拉和手鼓的节奏,这个节奏总是那么的欢快,每次路过,米莉亚都会感觉眉宇间的舒展,喜上眉梢的轻快,就连身上的细胞都想跟着节奏晃动。这里是广场大妈们跳新疆舞的固定场所,每晚8:00都会集结完毕,准时开始。昨天,还看到她们在排练入场及退场,可能是哪个大赛就要开始了吧。
但这里并不是新疆,这个季节的新疆,早已大雪纷飞,可这里,却依旧温暖如春,或者说是如夏,因为中午很多人都还在穿短袖。这里的本地人把新疆甘肃以及东北等北方过来的人叫“候鸟”,每年冬天,这些地方的老年人就会飞到南方的这座小城,等北方春暖花开的时候,再飞回去。
不知道为什么新疆舞的节奏总是那么轻快,记忆中的画面,总是把这舞蹈和哈密瓜、葡萄以及红色的纱裙、面纱联系起来,因为丰收才这么喜气洋洋吧!
其实,广场上是有两个新疆舞蹈团体的, 一个人数比较多,约40人吧,有男有女,而且还有教练指挥;另一个人数比较少,10来个,没有固定的教练,更像是一种联谊,但每次都是穿着少数民族服装,随意地起舞。
再走远些,穿过一条马路,到了河边,就很少再有这样的场面,更多的是自娱自乐的歌唱。而最让人驻足的是粤语歌者, 一部音箱,一个支架,2部手机,一首首经典的老歌。总觉得还是本地人唱粤语更有味道,那种韵律,国语还是欠了少少。
国语有四个声调,但粤语有九个声调和六个调值,这让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多样,此外,粤语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发音,念唐诗宋词时比普通话更押韵。所以唱粤语歌的多是本地人,年纪更老一些的本地人,也是喜欢唱的,不过换成了粤剧,那婉转的腔调不是一般人驾驭得了的。在5公里外的河边,有一个露天小剧场,他们一般在那里排练,不过也不是经常,所以很少看到。
你可以跟在舞蹈队形的后面翩翩起舞,也可以在粤语歌者的旁边驻足,或者,想一想,自己以后的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