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柯维(Stephen Richards Covey,1932.10.24-2012.7.16)全球著名的励志大师。他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高居《纽约时报》最畅销书排行榜之首长达二十多年,影响力覆盖几亿人。很多权威人士也觉得这是关于职业素养和心态里最经典和最好的一本书,并且这本书已被开发成培训课程。据统计,《财富》杂志100强当中的90% 的企业都参加过“七个习惯”的培训。柯维的思想和方法,帮助了数以千万计的人打造卓有成效的人生。
数以千万计的人受其影响,是在于这本书的理念和思想,像关注圈、影响圈、双赢思维、时间管理矩阵、情感账户、第三选择等。为了更好理解这本书首先需要区分效能和习惯。效能和效率不同,效率说的我们做事有多快,而效能强调的是如何达到目标和取得结果。我们知道如果方向错了,跑得越快,反而离目标越远。要取得效能,就必须重视产出和产能这两个要素,不能一味追求产出,而杀鸡取卵。
习惯是“知识”、“技巧”和“意愿”三者的结合体,也就是“做什么”,“为什么做”,“如何做”和“想做”,这些要素缺一不可。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我们需要养成好习惯,此书便是指明灯。当然许多朋友也有感触,不能很好地将其理念和思想运用于实践中。目前,叶武滨老师的易效能便可简单快速的行知合一。
成功人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到底是哪七个呢?
习惯一,积极主动,我的人生我做主;
习惯二,以终为始,有目标,有计划;
习惯三,要是第一,重要事情要先做;
习惯四,双赢思维,利人利己平衡好;
习惯五,知彼解己,设身处地会倾听;
习惯六,统合综效,团队合作成大事;
习惯七,不断更新,磨刀不误砍柴工。
前三个习惯是关于如何修炼成一个更高效的个人,我们说如何达到个人成功。而后三个习惯是帮助你取得与人合作当中变得更加有效,也就是取得公众合作。其实也对应人生三个大阶段:依赖、独立和互赖。依赖是小孩子心态,靠别人来完成愿望,做错了事儿,我便责怪你。第二阶段是独立,自己打天下,我的人生,我选择;我的人生,我负责。人生的第三阶段互赖,所谓的互赖,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依靠我们共同的力量来办成大事。而这七个习惯就是循着这样的逻辑顺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习惯一 积极主动:对结果承担更多的责任,做到自动自发。
这是一个关于选择的习惯。本质上,积极主动的人不怨天尤人,为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和价值观,而不是情绪或者外在的环境来做决定。相反,消极被动者,他们的借口经常有这样几类:怪基因不好,说这是我老祖辈传下,他们干不好,我怎么搞得好啊。第二类,怪父母,都是父母从小没把我管好。第三类,怪环境,我没有这个条件。
二战时期,奥地利有位弗兰克尔的医生,他回忆自己在集中营的经历说:“我们这些生活在集中营中的人,总记得那些经常走动于茅屋中,安慰别人的人。他们也许只是少数,但是他们提供了足够证明,你可以取走一个人的所有,但你无法取走,人类最终的自由”。在任何环境中,人有能力自由,选择自己的态度和回应方式。自我意识是独立的,超出于肉体束缚之外。那在最恶劣的环境当中,弗兰克尔运用难得的,自我意识天赋,发掘人性中最可贵的一面,也就是有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的来自我们人类特有的四大天赋,除了自我意识之外,我们还拥有什么:想象力,能超出现实之外;有良知,能够明辨是非善恶;有独立的意识,能够不受外力影响。
在英国的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外面有这样一块墓碑上面这样写道:当我年幼时,充满无限的幻想,我梦想着要改变世界。等我长大一点,我发现世界不会改变,我决定放短我的目光,去改变我的国家,但是我家好像也不可以改变。到了暮年,我决定做最后的尝试,我就要改变我的家人,那些与我最亲近的人。然而,他们也不曾改变。现在我的生命快要结束了,我突然醒悟到,如果我首先改变了自己,然后通过以身作则,我可能改变了我的家庭,而受到他们的鼓励呢,我可以使得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好一些,说不定我还能改变整个世界呢。
墓碑上的文字,实际说的是关注圈和影响圈的事情。我们每个人的心力到底是能花在直接影响的事情还是花在关心关注的事情上呢?我们说,着重于影响圈的人,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他把心力投注于自己能有所作为的事情上,所获的成就呢,也就使得这个影响圈逐步的扩大。相反,消极被动的人时刻不忘,环境的种种限制,怨天尤人,畏畏缩缩,影响圈也就会不断的缩小。选择那些我们能够施加影响的事情上,我认为是积极主动者的共同特征。简单来说,我不能控制生命的长度,但可控制生命的宽度和深度;我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我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我不能控制别人,但可以掌握自己。我的人生我做主。这就是习惯一,积极主动。
PS:尊重原著,阅读经典。分享让知识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