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心理学讲座中,老师开场就让我们画出今天的心情曲线图。我们静静画完后,发现所有的人画的都是曲线。也可以解读成,每个人的心情不可能是保持着一种状态,总是有不同的人或事,影响着我们,从而让我们有了不同的情绪。
老师告诉我们有正面、负面的情绪才是正常。一个人,不可能只有一种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自己或别人表现出来的正面情绪乐以接受。对负面情绪,大多抱着一种排斥的态度,比如痛苦,害怕,尴尬,沮丧,伤心,生气,焦虑,嫉妒等等。对待这样这些负面情绪的心态,影响我们的处理方式。
我们要认识到出现这些负面情绪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化解他们的方式首先是接纳,而非关闭。关闭这些情绪的后果,只会让他们通过非正常的途径爆发,或者其他形式间接发泄,造成更大的伤害。还有一种后果,就是造成情绪的淤积,形成一些不健康的症状,例如忧郁、焦虑、暴力倾向等。
一.给情绪一些时间
在遇到孩子,出现了一些情绪时,不赌,不转移,不制止。
比如孩子在玩耍过程中,手被碰烂了,大哭起来。
这时候我们经常会说:
“不哭了,就给你买玩具。”(贿赂)
“忍一忍就没事了。”(制止)
“再哭,以后就别玩了!”(威胁)
“看、看、看,妈妈手里有个更好的玩具。”(转移注意力)
这些都是不可取的。疗愈情绪的首要工作是释放情绪,没有释放情绪的孩子,一旦回到游戏中,可能还是会害怕,迷茫,觉得什么都不对劲,或者很快又再受伤。
这时候正确的方式是陪伴,拥抱,倾听“诉说”。一定要在孩子身边陪伴他,不要让他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与他没有联结,要让他感觉到父母很在意他,很在意他的感受。
还要倾听孩子诉说,孩子一遍一遍地向你重复,他是怎么受伤的,要及时作出回应。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个:一是孩子通过不断地诉说这件事情,就会减少心里的伤心感;二是通过回应可以给孩子一些经验;三最重要的是给他安全感。
很多的负面情绪都来自沟通不畅,这里谈到一个词叫情绪竞争力。
二.情绪竞争力
情绪竞争力,指的是我们应该有一个情绪的强弱调节器,而不是一个非开即合的开关。
我们不希望孩子的开关卡死在关闭档,或者一直处在打开档。我们希望孩子表达自己强烈的情绪时,能够有一定节制,安全而直接,不会伤害他人。
情绪竞争力的发展阶段,包括从最初的直接行为反应,到通过游戏表达情绪,最终到能够用语言表达情绪。
刚开始,孩子的无理取闹,正是他们所掌握的情绪表达的最佳方式。这也回应了,我们不能只是制止他的行为,而不让他们的情绪寻找出口。在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情绪之前,他们需要先学习如何把情绪在游戏中玩出来。我们可以请他把感受画出来,编故事讲出来,或跳舞跳出来。
请记住孩子的任何无理取闹或者负面情绪,都只是他对心情的一种表达,我们要有这样的一种坚定的认知:等孩子会用语言表达了,他们就会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开关。在此之前,我们所做的是,要我给他们的情绪有一个合理的出口,并创造一个亲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