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宫 词
(唐)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作者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晚年自号悲翁,汉族,海盐(今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
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诗解
⑴玉楼:华丽的高楼,指官嫔的居所。天半:形容楼高。
⑵宫嫔:指嫔妃。和:伴随。
⑶漏:古代滴水计时的工具,这里指夜深。
⑷水精:即水晶。秋河:秋天星夜的银河。
译文
高耸入云的玉楼,奏起阵阵笙歌,
随风飘来宫嫔的笑语,与它伴和。
月宫影移,只听得夜漏单调嘀嗒,
卷起水晶帘来,我似乎靠近银河。
诗韵
盛唐无战事干扰,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统治阶级的生括腐化堕落,于是诗人写下这首诗。
前两句“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描写受宠者的欢乐情景,笙歌四起,月光如水,和风习习,一阵阵欢声笑语。“天半”,诗中用来形容楼高。
其实,这里还隐含着女主人公不能像其他宫妃那样得到皇帝宠幸,因而产生了怨意。
那些得宠的嫔妃,能进入高及“天半”的玉楼中,暗喻她们有机会见到君主,就有机会得到恩宠。
后两句“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写失宠者的遭遇,室内悄无声息,这些失宠的宫妃们惟有与冷寂的滴漏声和帘外的秋日星河,相依为伴。
女主人公将水晶帘卷上以后,去掉了遮掩之物,原先隔帘相望的天河似乎变得更加清晰明亮了。
她原先只是仰望玉楼,但由于心中失望、空虚和无奈,故而便将视线从玉楼转移到秋河,想看一看天河两侧的牛郎星和织女星,他们与自己有着同样命运,不知能否同情自己的遭遇。
这首宫怨诗含蓄蕴藉,引而不发,通过欢乐与冷寂的对比,从侧面展示了失宠宫女的痛苦心理。
别殿里笙歌阵阵笑语声欢,自己则独听更漏,遥望星河,长夜难寐。一闹一静,一荣一枯,对比鲜明,也从中道出了盛唐时期统治阶级的腐败及堕落。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