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有过一段七天的东京之旅,感触颇多,因此做文。
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究竟如何体现?当你一上飞机的时候就能感受到。
举个例子。去日本的时候飞机上日本人偏多,我和平常一样,一上飞机就立刻找自己的座位。我的座位是靠过道的一边,因为来得比较早,里面的两个座位都还空着。这时有一个日本女士走到我身边跟我说话,我虽然听不懂日语,但我大致明白她是坐在里面的乘客,希望我能给她让个位置。
一件在普通不过的事情了,我当时也没有多想,直接起来就让她进去了。之后发生的事却出乎了我的意料,这位女士一坐下来之后,看着我的眼睛,很郑重的表达了一个快一分钟的感谢。我当时不知所措,因为这在国内看来真的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情了,说句谢谢都多余。但对于日本人来说,只要给别人添麻烦了,就是一件需要郑重表达歉意的事情。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坐电梯的时候站在左边,右边留给着急上去的人走上去。过马路右转的车是要让行人先过。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日本的素质问题不是这篇文章的讨论重点,咱们暂且不表,但出国旅游这件事至少表明了一个事实,这是一次后天混血的过程。虽然文化对于人的塑造是本质上的,但是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竟是如此的不同,而这一切是只处于一个国家的人们感受不到的。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我们所以为的世界。有些我们所曾坚定不移的想法,也许在其他国家就会显得滑稽可笑。因此,去不同国家旅行,可以不断拓宽我们认知世界的边界。在熟悉的环境里,我们只看到有限的人,有限的几种生活方式。而在国外旅游时,我们可以见到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你会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生活。
好了,回归正题,讲一讲这次日本之旅带给我的感悟。
自制力
在日本生活的这几天,带给我最大的难题不是语言问题,也不是文化差异。
而是丢垃圾。
有可能你会问,丢垃圾算什么?这种事情怎么会难道你?
刚到日本的时候,在居住地附近逛了逛,最直观地感受就是街道十分整洁。而最令我惊讶的并不只是这一点,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路上并没有环卫工人,街上的垃圾箱也十分的少。也就是说日本城市的整洁并不是通过环卫工人不断地去扫大街来维持的,而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
答案很简单,全凭公民的自制力。
有一次我想丢点垃圾,在路上实在找不到垃圾桶,好不容易在一个便利店找到了垃圾桶,是一个可以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垃圾桶。我当时也没多想,准备过去之后随便把垃圾一丢就完事了,我刚一过去就看见我前面的老爷爷正慢慢的把袋子里的垃圾一个一个的拿出来分别放在不同的垃圾桶里。而我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垃圾到底属于什么类,也只好把它装在包里,扔在家里面。
跟房东去丢垃圾的时候,塑料的瓶子必须专门的放在一个大大的袋子里,把袋子装满了才去丢,而且必须要把瓶子外面的包装给剥掉才行,之后还要去专门的丢瓶子的垃圾点才可以丢。
我当时很震惊,因为分类垃圾箱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形同虚设,而真到有一天要对垃圾进行分类的时候居然该怎么办。
日本人的自制力到底有多强?
这么跟你讲吧。我第二天就赶上烟火大会,参加烟火大会很简单,你只需要带一个垫子,铺在草坪上就行了。去参加烟火大会的人有很多,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维持秩序的人却少的可怜。无论进场还是离场,大家都很自觉,根本不用人来组织。最让我感到震撼的就是偌大的草坪,结束之后你再看居然看不到一点垃圾。
关于自制的例子在日本根本不难发现,坐电梯要站着的你只能站在左边,右边要留给比较着急的要走着上去的人。过马路的时候右转的车辆是要让行人先过的,我之前并不知情,按惯例我都是让车先过,当时司机特意停下车伸手请我先走的时候,我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了这个国家对我的友好。
每天早上闹钟响起来,战斗的号角也吹响了。
是瞌睡,拖延,暴饮暴食,还是刷电视剧。或者背单词,写程序,写文章,看课外书。前者十分有趣,后者略显乏味。如同你人生中的千百次挣扎与纠结,这只不过是其中一次。即使每一次挣扎都赋予了我们当家作主的机会。慢慢的这种挣扎开始流程化,自动化了,甚至我们有时候根本意识不到了。而这种本能决定了你究竟要过那种生活。
看到这次旅游关于日本人自制种种例子之后,我都会问我自己我究竟有没有控制住自己的能力。他们对于公共秩序的维持或许给我了一种启示,让我的生活更加有自制力。
学好一门外语
看到这个标题我相信有不少读者会问,是不是不会日语,在日本与人沟通很困难才会有这种感慨?
坦白讲并不是这样的。这次日本之行我全程用英语对话,英语也是日本学生的必修课,点菜,问路,用英语完全没有问题。
讲到这里肯定又有读者会问,那你的英语一定很好咯?
其实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高考英语满分120考了37分,要不是理综和数学很好,能来民大读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次去日本所用到的单词满打满算不够20个,好在很多日文看起来和汉字差不多,随便看懂几个,再联系一下情景,都能猜出是什么意思。
即使像我这种对外语并无太多兴趣,甚至感到绝望上大学了也没有好好悔过,学学英语什么的。这次出国之后真的发自内心的想好好学习一门外语。
事情是这样的,我在日本住的人家非常好。泡温泉的时候就把我也带上,和他们一起泡温泉,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叔,年轻的时候在美国留过学,英语特别好。泡温泉的时候想和我多交流交流,但无奈我英语口语水平不过关,泡温泉的时候全程“尬聊”,有好多话,好多问题都没有讲出来。之后我才意识到,我错过了一次深入了解日本文化的机会,再感到后悔也无济于事了。
这次日本之旅我也去了两所世界知名大学。一是东京大学,然后就是早稻田大学。
都是很不错的大学,校园环境,学生的精神面貌都很不错。可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和本校的学生沟通,为什么?都怪自己英文不好,错失了一次结交顶尖大学学生的机会。我这次日本之行最大的遗憾并不是我没有逛完我想去的所有地方,而是没有交到一个日本朋友,而这一切的一切全怪自己英语不好。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学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人心动的人和事,错过新的风景。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
学好一门外语本身并不只是代表你掌握了一项技能,它也代表了你对生活和学习的态度。
不要懒惰了,好好学一门外语。
这并不是一件难事
我是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
成长在东北的黑水白山。北大荒在我的印象里就是朴实的农民,一望无际的田野和茂密的白桦林。
上大学是我第一次要在一个城市生活。刚上大学的时候出去玩我连地铁票都不知道该怎么买。在大学期间有两件事情让我意识到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巨大差距。
我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一次参加一个培训。虽同为大一新生,但有一个人的表现却十分亮眼。对于我而言这是第一次系统的学习计算机知识,从最简单的用C语言写“Holle World”开始学起。而对于那个同学而言,他却已经可以开始深入的学习算法知识。
为什么?是我们之间的天赋差距吗?不是的。他高中就读于山东最好的高中,并在最好的班级。学习计算机知识是他们学校的业余活动,上高中的时候他就开始表现出对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并开始利用学校资源进行学习了。也就是说在我刚刚起步的时候他已经走了三年。
我的初恋高中就读于江苏的一所五星高中。她跟我讲过一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她说大学生活对于她来说真的没什么意思,因为她高中都已经体验过了。她高中的社团,学生会,校园活动有得搞得比大学都要好。可对我来说,大学完全就是全新的一种生活,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去习惯,去适应。
城市里的很多东西都需要我慢慢的去接触,出国旅行这件事其实是我想都不敢想的。
这次日本旅行的费用虽然有家里人的支持,可这却是我第一次自己旅游,而且还是出国旅游。如何办签证?如何兑换外币?如何做好旅行规划?这一切对我来说都太过陌生。
怎么办?
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什么东西都是从零开始去学习,去了解看游记,看攻略,关注日本官方的信息,看关于日本文化的书,在贴吧上找去同期去日本玩的朋友。
而当我真正去做的时候,这一切困难都引刃而解了。一项一项的准备签证资料,提前预约外币兑换,订好房间。这些问题都是纸糊的老虎,看起来吓人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很多事情其实也都是这样,只是看起来很困难其实一点都不困难。多尝试,多了解,不要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圈子里。即使我是一个普通人也可以办到,我的生活其实充满了可能性。这是这次日本之旅带给我的最深刻的感悟。
早稻田大学以“学问要独立”为校训,不光做学问,做人也要独立。
后记
在日本的经历还有很多。
去了东京国立博物馆,了解了日本的历史,在东洋馆看到了许多中国流失的文物时也感到心痛。去了一个神社,看到了神道教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感受到了日本人对于精神图腾的虔诚。在日本发生了一次意外,迷路做了两个小时的车,从东京坐到了一个偏远的小镇子,不光看到了这个国家繁荣背后的另一面,也学会了冷静下来应对意外情况。去了筑地市场,也品尝了很多当地的美食。每次坐地铁都能看到在车上读书的人也会感慨。
虽然我是一个工科男,但却对很多课外知识感兴趣。喜欢读书,经典小说,经济学,社会学,哲学书都有所涉猎,业余也写写读书心得,写写随笔什么的。
一个专业不与文字打交道的工科生为什么还要写作?
生活中有这么一种人,明明经历了很多但却讲不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在我看来,这种人的人生是残破的,不健全的,我不想成为这样的人,这就是我写作的初衷。
这是我写在简书的第一篇文章,以一次日本游记作为我正式写作的开始。这篇文章没有什么太多的技巧和渲染,而是平实朴素。刚刚开始还是简单些吧。如果大家喜欢请多多指教,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