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很容易被一些人或事牵着鼻子走。比如,被调皮的孩子气的跳脚,因为配偶的一句话就伤心难过很久。在公司里,也是很容易被老板、同事影响,无法轻松愉快地工作。
你是不是觉得他们都很讨厌?
难道真的都是别人的问题吗?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身上或许也有一些问题,只是因为你从未觉察过。
在《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这本书中,作者埃利斯描写了10种让我们陷入情绪化的不合理信念。更严重的是,我们会把这些信念恐怖化、应该化和合理化,然后让自己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
这10种不合理的信念分别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揭晓吧!
第1种:太在乎别人的看法。
这样会导致我们对拒绝的强烈恐惧,导致我们四处讨好别人。避免冲突,想办法让人家喜欢你,甚至会忽略自己的需要和心理。
还有的是用先发制人,或是不动声色的方式来应付对拒绝的害怕、对安全感的缺乏。
无论是哪种方式,都会让我们在生活中失去自我,活得很累。把精力都放在了应对外界的人和事上,而不是我们自身。
第2种:过度焦虑,太过担忧自己会做错事。
“我绝不能在重要任务上失败,那太可怕了,我无法接受。”
我们的过度焦虑可能出现在面试、遇见新人、结束恋情、会上发言或者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时。
害怕失败会让我们不敢行动,停滞不前,最后导致庸庸碌碌。有时我们太默守成规,拒绝用新颖的或不同的方式思考、行动。
第3种:认为人和事都应该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如果没有,就无法忍受。
“当他总是……时,我真受不了。”
“当……我会疯掉的!”
我们会因此生气、大发脾气。但生气难以解决无法消失的问题,还会让问题变得更糟。
如果我们把事情恐怖化和应该化,很快就会怒变得怒气冲冲,然后自己就成了问题的一部分。
我们要知道,没有什么事是必须朝着我们想要的方向发展的,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可能的。我们要提升自己的耐挫性,打开自己的心胸,学会去接受生活中的无常。
第4种:如果前面三件坏事中任何一件事情发生了,我总要找个人骂骂。
这类人一出错就锁定要骂的人,他们80%的时间花在追究责任上,20%的时间用在想对策。他们不敢承担自己的责任,不敢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5种:如果我总是对未来之事抱有担忧,最终结果定会更好。
这类人执意纠结于所有的“万一和“应该”,弄得自己惶惶不可终日,甚至在任何事情来临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这一行为。
第6种:每个问题都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我必须立即找到。
寻求完美答案常常导致停滞不前和沮丧挫败。放开对完美解决方案的要求,一点不会削弱你的工作决心。
我们要对不够完美保持宽松,追求改善,尽其所能的去做,这样很有可能带来好的结果。
第7种:逃避困境和责任比面对要容易。
这类人会经常说:“她从不听我说。”“我不擅长做这种事,你为何不打个电话。”“在这儿不管用。”“也许这不是他的本意。”
总之他们会合理化一些事情,只是为了减少逃避困境和责任所带来的内疚感。
第8种:如果我万事都不投入,只保持若即若离的关注,我就不会痛苦。
他们总是对事情保持距离,不主动行事。不得不承认,这可以万无一失,但生活变得如一潭死水,毫无建树。心理退缩,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
第9种:是我过去经历导致了我现在的感觉和行为方式。
我们总是盯着过去,容易把事情恐怖化、应该化、合理化。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这些事的看法。
如果我们失败了,或遭到拒绝、不公正待遇,承认并坦然的接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续朝前走。
第10种:坏人坏事不应该出现,如果出现了,我也无能为力。
事实上,任何人和事都不能逼我们怎样,不能决定我们的感受,除非我们允许别人这样做。我们要对自己的感受负责,这需要我们改变根植于我们大脑的一些不合理信念,只有这样,周围的人和事才不能控制我们。
以上的10种信念,有些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定式,但那并不代表就是正确的。如果我们长期用这种不合理的信念思考问题,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障碍重重。
为了不让周围的人和事控制我们的情绪,为了让自己成为我们生活的主人,试着去改变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