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路上的花瓣,随手也就捡了,浸成一片花渍。
友说:“行政楼下的紫荆开了。”我瞟一眼,步履匆匆。
清晨校园被鸟儿唤醒,从北边到南边。树绿得苍翠,以它最广博的胸襟怀抱一切。
我问:“树的庄严使命到底是什么?它不可能像我们一样追逐梦想?”友沉默。于是我又漫无目的地联想到维特根斯坦的意义论和列维•托特劳斯的《犹豫的热带》。
友欣喜地拉着我的衣襟:“快看!快看!左前方四十五度的樱花开啦!”前方一树的樱花娇艳欲滴,花瓣在橘色的朝阳下通质而纯净。“多美的三月啊!整个学校都漂浮在花海上!”
我只是静静地看着,竟不知不觉停下脚步。友亦然。周围的人流向前涌去,我们竟显得碍路了。我看着友兴奋地捡了一捧细碎的花瓣,心中微微感动。我对她说:“一条路上,一个人走得快,两个人走得远。在这个逐渐趋同与自我隐埋的时代,我们都应该庆幸再少此刻我们的相互理解。”
前方打卡处有我最爱的海棠,友赞叹道:“它好像比胭脂还妖冶。”我喜欢这个比喻,尽管有些肉麻。
三年来,这条路上回想着我们对花花草草的赞叹,对知识点的背诵,对英语单词的相互考查,对内心郁闷的抒发,对欣喜的表达这一路,我们相互扶持着走过。这路,如今,我们即将走到尽头。
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我们将跳出这个小圈子重新审视个人的社会意义,然后再融入另一个大熔炉。
我看着从身旁闪过的同学们,想着:“祝福你们,祝福你们这些孤独的寻兽者,祝福那些把自己浓缩成一行诗写在闪电交加的纸上的莽夫,八方苦雨正好煮了,温一壶酒,跟意义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