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这样一句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到底看什么?
三岁看的是脑的发育。
0到三岁是构建大脑的基本结构和机能、大脑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机。
在胎儿2到6个月以及出生后的第一年,是脑细胞增长的重要阶段,1岁前脑细胞数量飞速增长,接近成人水平,新生儿的脑重350克到380克,1岁时的脑重950克,3岁时脑重1100克,是成人的50%左右,6岁时脑重已经达到1250克,达到成人脑重的90%左右,剩下10%左右是在以后的成长中完成。
2岁半的时候,大脑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像野草一样生长,是成人的几倍,2岁半以后就越来越少。
因为人体细胞遵循的是新陈代谢的规律,神经细胞遵循的是用进废退的规律。就是大脑越用越灵光。
七岁看的是人的个性。
这里的个性跟我们生活中所说的个性还是有区别的。
个性是一个人所有心理活动的反映,具有稳定性和趋向性的特点。
个性的心理活动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
知就是认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认知做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皮亚杰认为,一个人从出生到成熟,这个过程中,人的认知结构是一直不断变化的,在环境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地重组,并不是说一出生就是固定不变的。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人类的认识不管多么的高深复杂,都可以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甚至可以追溯到胚胎时期。
他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情就是情绪和情感。情绪最终都走向稳定的情感。情感的特征是稳定。
4岁开始,孩子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这就是最初的情感。
意就是意志活动。
随着大脑髓鞘化的发展,大脑的自我抑制技能慢慢成熟,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也逐步提高。
7岁的时候,孩子的知、情、意都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说他独特的个性已经形成。
所以,7岁以前的启蒙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3岁看大,7岁看老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