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本性中就有吃货的属性吧,一直关注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系列节目,在“秘境篇”中看到了关于蕨菜的片段,节目里是将蕨菜作为朝鲜族的特色介绍的。平常时节一般家庭确实很少能吃到蕨菜,日常餐桌上算是稀有菜品了,而在韩国料理里却经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后来偶然去贵州出差,在清晨一片云雾缭绕的大山顶端,一下子发现了遍地的嫩嫩的蕨菜来,此情此景,倒是令我一下子想起小时候一段上山采蕨菜的往事来。
仍然是在河北。正所谓靠山吃山,那个时候经常有人到当地收购山货,野菜,草药,菌菇,板栗等等。我记得那时候村里的大一些的孩子经常自己上山采山货,送到收购点,用换来的钱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一双凉鞋,一只发卡或者是一件衣服……这种自力更生的大人感令我很羡慕,不过真正实践起来才发现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虽然我也跟着别人上山采过草药,还有自己专用的小背篓和一个小锄头,也收获了晾干后能有小半袋的菊菊花(当地俗称),后来我查阅资料得知这“菊菊花”就是白头翁,紫色的花朵金黄的花蕊,遍体毛茸茸的。那时候山坡上它们的出镜率最高,晒干水分后的根部,当时收购价好像是8角钱一斤。我印象中自己的那点收获换来了几支当时比较流行的冷饮“心太软”……
但是和菊菊花比起来,蕨菜干的身价可就要高出好几个档次了!
那应该是春末夏初的样子吧,气候温润适宜,正是万物蓬勃滋长的好时节。而蕨菜属于蕨类植物,喜阴,所以要赶在太阳出来前上山采摘,听说这样的营养价值高,太阳出来后貌似就没有什么食用价值了,而且口感也不佳。不过到底是什么原因我还真的一直没有搞懂,不过或许就是这种特殊性,这样的蕨菜才变得稀有而昂贵了吧!这倒很有点《舌尖》里面采松茸和鸡枞菌的感觉呢!
村里几个大孩子每天早上都会去采,我好奇又羡慕,也想凑热闹,于是请求他们带我一起去。那天早上天还蒙蒙亮,凌晨4点多的样子吧,心心念念一晚上的我全无睡意,就自己溜起来跟着他们几个去后山了。那时的我是抑制不住的兴奋,一路小跑,沿途清凉的露水打湿脚踝,教人精神一震,陡添活力!
不过我这个连蕨菜长什么样都不知道的门外汉,还是要先跟在师傅们身边好好学学怎么认蕨菜。他们猫着腰在山阴面茂盛的草丛里仔细搜寻,把最先采到的蕨菜拿给我看:刚刚采摘下的脆嫩脆嫩的一揸来长的淡绿色杆茎,没有叶子,表面附着一层轻柔的茸毛,宛如初生婴儿的手臂一样颤巍巍,在顶端形成一个捏成拳头状的肉呼呼的小手,就是要这样捏成拳头样的小手才符合采摘要求,而如果拳头张开那么这根蕨菜就没有采摘的意义了!
既然认识了蕨菜的样子,那么接下来我就该自己去采啦!凭着这种心血来潮的热乎劲儿,我可是情绪高昂,势要满载而归!哈哈!我可真实太高估自己了,因为事实上除了最初找到的可怜巴巴的一小把蕨菜,后面几乎就没有斩获了,热血渐渐冷却下来,行动也就慢了起来,当我直起腰来左右张望时,却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是孤身一人了,而且我走到了一个石料开采点的上方,脚下是满是碎石的半面山坡,虽然山不高,也不陡,但是当我四下都没有找到他们的身影的时候心里还是着急了起来,于是我大喊了一声,声音在山沟里回荡,我甚至可以感受到声波撞击到那些碎石上又被反弹回来的样子,因为我从我的声音里听出了惊慌和害怕,但是等了许久,也没有人回应,我只能壮着胆子继续往前走,一面焦急搜寻,终于在下一个山坳里看到了他们其中的一个,一颗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了地!
那一个早上,满载而归的斗志被证明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那一小把蕨菜放在窗台晒干后简直就像几根黑瘦的枯草,凌乱的已经不知被风扫去往何方了!不过总的说来,这仍然是一次不错的经历,还掺杂了一些小惊险在里面,对于年幼的我来说,有一种小小的探险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