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养成之——早起

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太阳还没升起时,大多数生物还在睡眠中。但也会有特别的动物。那只早起的小鸟,趁着清晨太阳还未完全升起,气温较低,昆虫们前一天晚上呆在植物的花朵上、枝叶里,翅膀沾上了露珠与湿气,使得它们的翅膀变得异常沉重,它们行动缓慢,甚至不能飞行,于是迟缓的动物就变成了早起的小鸟的丰富的食物。人们也常常用“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来比喻那些做事积极或者及早,方能获得利益者。

早起是行动力的助推器

    早起无论从哪个方面去探讨都是好习惯。

  当我们睡了一个晚上后,清晨神清气爽,做事专注,不受干扰,工作起来从容有序。

    早起符合脑科学理论,睡足1.5小时的n倍,醒来会觉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因为在这1.5小时之内,我们是深度睡眠,睡眠的质量高。但如果我们醒来的时机不在睡眠的节点上,而是在睡眠周期内时,起床后就会困,精神不佳,有人甚至会有起床气。懂得了脑科学理论,让我们把理论用于实际操作,早起,就会科学高效了!

早起我们应该做什么?

  第一,规划自己全天的时间。

    第二,可以跑步,锻炼身体,激活身体细胞,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就会事半功倍。另外,早起锻炼身体还能让我们感受到早起的静谧时光,可以和自己待在一起,能高效的陪伴自己。

  第三,可以复盘一些工作,梳理一下思绪,或者是写生命日记,心灵日记,都可以做得很好。

    第四,可以读书或者是写作,在这个时间里会有很多的灵感,抓住我们的灵感,特别是让写作事半功倍。

      第五,我们可以接受一些比较难做的工作,吃一个最大的青蛙。把最困难的事情都处理完心情快乐从容愉悦。

早起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早起是一个需要阶段锻炼的好习惯,所以当没有早起好习惯时,我们不要一下就起太早。在原来的基础上,可以提前半小时,循序渐进,逐渐早起,达到预期。当然,如果我们同时使用脑科学理论的话,时间节点上早起,就会容易很多。

      第二,早起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个非常重要。如果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可能动力没有那么足,醒来还会继续睡。

      第三,因为早起,所以睡眠时间可能稍微有一点点不足,所以在午饭后一定要午休半个小时。快速恢复精力。如果时间不充足,可以用冥想的方式休息15分钟。

      虽然早起是一个逐渐形成的习惯,但这并不意味着特殊情况下,我们也必须强迫自己早起。在特殊情况下,按照我们自己的身体状况作出安排。当然也可以根据季节的更替来推迟或者提前早起的时间点。

早起是很多成功人士的好习惯。在养成习惯的路上,我们可以微量做起,小小的一个改变,就会给自己更大的信心,假以时日就会看到复利的效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