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的白昼比家乡来得晚一些,今晨又起了早,此刻外边儿还是灰蒙蒙一片。晨光曦露中,我们的车子已开入县城公路,去往马岭鼓寨—侗族聚居的村寨。
车窗外景物画面一帧帧倒退,吸引我的目光的除了广西桂林独有的秀丽山水外还有散布在山水中的人家。他们的房屋大多聚集在山脚靠近马路的位置。不似大城市钢筋水泥般的金属冰冷感,这个小县城里的房屋有着与山水同样的秀丽灵气。虽朴实无华但透露着一股子坚韧,就跟这儿的人们一样。
一路颠簸,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寨门口,欢迎队伍早已列队等待。男男女女身着侗族的民族服装,唱着欢迎词,歌声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却也是炽热的,侗族人民在用最隆重的方式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天气虽没有刺骨寒冷却也不暖和,女孩子们都披着棉袄搓着手,俊俏的一双眼怯生生地看着陌生的面孔倒也未有迷茫无措的神情。
据导游介绍,从前广西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而今只剩百分之三十了。有一部分是汉化了,更多的则是为过活而到别的城市工作了。我们去往的这个县城里,男人们大多外出打工,去的都是周边的城市,不是很远但平时也不会常回家,家里只剩妇孺老人,县城没有能力发展起来,最贫困的村子里十户还有三户没有脱贫。政府为了帮助他们,出资建造了马岭鼓寨,目的就是让他们用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民族特色自力更生。因为政府的帮助,原来生活在龙脊梯田的侗族人民搬到了现在的寨子里,男孩子们也都回到家里工作了。
想来这也是他们最恳切的希望了吧。
马岭鼓寨里我们由一位侗族阿嫂带领着到她家里做客。吊脚楼是去年6月份新建的,阿嫂已经住了有半年了。他们的房屋正在修葺二楼,在侗族,所有家庭成员都一起住在一层,也就是同一个大房间,只有未出嫁的满十五岁的女儿要住在父母为她建的二层阁楼里。阿嫂有三个女儿,侗族从前是母系社会,现在也保留着这种思想,生了儿子可是要嫁到别人家的。因为这个原因,阿嫂谈起她的三个女儿,语气里是掩不住的骄傲自豪。我们一行三十几个人围着火炉坐着,听阿嫂讲侗族的民俗娓娓道道,就当真有了山里人家围炉聊天的温馨气氛。
阿嫂说:“我一开始普通话说得不标准,只能大概与游客交流,我的工资是最低的。而现在,你们听,我们交流完全没有问题。我努力工作,现在工资已经涨了好多了,已经能够支付我的三个女儿的学费。如果公分够的话年底我还可以带着我的爸爸妈妈坐火车、乘飞机,也像你们一样,到大城市去看看,这也是我厚着脸皮和你们说这些的动力。”说到这里,阿嫂的眼里泛着泪光,她深吸了一口气,站起来向我们鞠了一躬。我顿时觉得心里闷得慌,跟堵着石头一样憋屈,鼻头酸酸的。眼角渗出了泪水,但我迅速抹掉了,我只是跟着其他人,为这位勤劳诚恳的侗族阿嫂鼓掌。
日头跳出了山头,我们在马岭鼓寨的行程告一段落,侗族人民安宁勤劳的日子却还在继续。
马岭鼓寨的村民与桂林山水又开始了新一轮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