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漫谈(老王唠教育)之133


教学常规漫谈  之133(1125)

今天谈谈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

设计教学目标一般从研究课程标准和学习者认知水平开始。但由于教师教学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教科书(又称为课本、教材),而教科书的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选择确定的,它极大地体现了课程标准。也就是说,教科书所反映的知识正是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因此,从教科书人手,通过对教科书上的知识进行分析,按加涅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结合课程标准和学习者的认识水平进行综合,可以高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这种设计教学目标的策略可以叙述为:“教材分类,初定目标;研究标准,确定目标。”

教材分类,初定目标

教材分类、初定目标的过程实质就是对教材进行分析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把教材内容归结到加涅关于学习结果的五个分类,找出某课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然后初步确定一下该课的教学目标。分析时,要注意分析出教材内容的有关隐含信息(如思想、方法等),可以构成目标的,需要设置为教学目标。在很多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不能很好地把教材内容进行分类是造成目标设计含糊不清的主要原因。

研究标准,确定目标

研究标准、确定目标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即把初步确定的目标与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比较,看一看初步确定的目标是不是能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不能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这是因为:第一,限于教材编写者和教材分析者的水平,仅由教材而断定、归纳学习目标可能出现目标偏离现象;第二,制定教学目标需要在课程标准指导下进行。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不进行这一环节的思考,直接从教材或教学用书中提取现成的目标,更忽略了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这里要强调的是,虽然确定教学目标并不一定必须从课程标准开始,但无论从哪里开始,最后都要回归到课程标准,用课程标准衡量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合理。

下面结合实例,来探讨一下教学目标设计的思考过程。

[例]“三角形内角和”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教材分类,初定目标

阅读教材会发现,这段教材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开始到“做一做”之前。主要通过发现式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它又可细分为两个小段落:一是通过“量内角算内角和”得到“三角形内角和大约是180度”;二是通过“拼平角验内角和”得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通过两个过程的学习,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个规则。第二部分则是“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个规则的应用。

把上述分析与加涅关于学习结果的分类进行比较,会发现,第一部分是习得一个规则——“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属言语信息;第二部分属智慧技能中应用规则办事的能力。在这里,我们可以初步得到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言语信息);二是三角形内角和结论的应用(智慧技能)

研究标准,确定目标

课程标准中关于“三角形内角和”部分的表述为:“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结合上述初步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综合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1. 能通过探索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知识)

2. 能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技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