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五章的一些想法和笔记。读了这一章,才发现自己以前的阅读,大多都是在耍流氓。在看网络小说的时候,刷的自己没日没夜,废寝忘食,无眠无休,原来都是精神上心灵上受益的,当然这也是上瘾的表现,实际上只是被情节带着走,陷入套路之中,对自己能力的提升是没什么帮助的,真正的阅读是为了提升理解力。
主动的阅读是有技巧的阅读
但是当我面对一本书,看的昏昏欲睡的时候,心中也有一万头那啥狂奔而过。所以主动的阅读,不光要有意愿,还要有技巧,从而战胜最初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的部分,进而提升自我。
阅读如果是主动的,就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讲或者写出来。现在想起来,自己读书收效最大的时候,就是跟着Xdite老师用极速阅读的时候,因为那时候,要求把读过的书讲给别人听,用输出逼输入,旁边没有人就自己录在印象笔记中。那段时间是自己成长最快的。但是只是用对了方法而已,后来,网站没有了,自己却没有坚持下去。
现在看来那些动辄每天写上万字,或者几万字,叫作马拉松写作的人,极可能是用这个方法,极速写作。只是把自己的主动思考用语言表达出来。
主动阅读的基础
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主动阅读的核心是你要在阅读时提出问题来,而在阅读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问题。
问题一: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一定要想办法找出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问题二: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注:细部这个词当时把我难住了,查了之后为制图或复制图画时用较大的比例画出或印出的某一个部分)
问题三: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还是部分?
等你了解了一本书,如果你又读得很认真的话,你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作个自己的判断。光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
问题四: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如果书给你一些资讯,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在阅读过程中,你要记得去提出这些问题,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除此之外,你还要知道如何精准、正确地回答问题。如此训练而来的能力就是阅读的艺术。
做笔记的方法
提问和回答问题,理论上如果你手中有一支笔会更容易做到,在阅读时,这支笔会变成提醒你的一个讯号。你必须读出言外之意,才会有更大的收获”。也鼓励你“写出言外之意”,不这么做,就难以达到最有效的阅读的境界。买了一本书,只不过是真正拥有这本书的一个前奏而已。想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或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是同一件事——就是要去写下来。
在书上做笔记,其实就是在表达你跟作者之间相异或相同的观点。
- 1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你画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某段很重要。
-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折个角,或夹个书签,打开你做记号的地方,就能唤醒你的记忆。
- 4在空白处编号——作才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者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
- 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与画线是同样的功能。
-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可能是问题或答案,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空白处。
书前面的空白页最好用来记载你的思想,后面的空白页写下个人的索引。
三种笔记方式
在读一本书时,你可能会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因此做笔记时也会有三种不同的方式。你会用哪一种方式做笔记,完全依你阅读的层次而定。
结构笔记
- 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 整本书谈的是什么?
- 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 笔记最好的地方是目录页,或者书名页。
- 这些笔记主要的重点是全书的架构
- (structural note-making)
概念笔记
- 做分析阅读时,关于这本书准确性与意义的问题,你就要提出答案了,在这个层次的阅读里,你做的笔记就不再是跟结构有关,而是跟概念有关了。这些概念是作者的观点,而当你读得越深越广时,便也会出现你自己的观点了。
- 在主题阅读时,阅读许多不同的书时,也应该是概念性的,你在一本书上空白处所记下的页码不只是本书的页码,也会有其他几本书的页码。
- conceptual note-making
辩证笔记
- 一个更高层次的记笔记的方法
- 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
- 这场讨论是由许多作者所共同参与的,而且他们可能根本没有觉察自己的参与
- 因为这是从好多本书摘要出来的,通常需要单位的一第纸来记载。(dialectical note making)
培养阅读的习惯
所谓艺术或技巧,只属于那个能养成习惯,而且能依照规则来运作的人。要养成习惯,除了不断地运作练习之外,别无他法。从实际去做中学习到如何去做的道理。在你养成习惯的前后,最大的差异就在于阅读能力与速度的不同。并且会做的好的多,得心应手,像是天生一样。这也是为什么说习惯是第二天性的道理。
知道一项艺术的规则,跟养成习惯是不同的。谈到一个有技术的人时,不是说他知道如何做,而是他已经养成去做那件事的习惯了。你不能照规则来做,就不可能养成一种艺术,或任何技能的习惯。只要照着规则练习,就可以培养出习惯来。
阅读的新手上路,会是笨手笨脚、又慢又容易受挫的事。最后是整体运行,要忘掉那些分开的步骤,但是为了忘掉那些单一的动作,一开始你必须先分别学会每个单位动作。这是学习一种复杂技巧的基本知识。在你分别练习过这些分开来的步骤后,你不但能放下你的注意力,很有效地将生个步骤做好,还能将所有的动作结合起来,表现出一个整体的顺畅行动。一个人只要学习过一种复杂的技巧,就会知道要学习一项新技巧,一开始的复杂过程是不足为惧的。规则的多样化,意味着要养成一个习惯的复杂度,而非表示要形成许多个不同的习惯。要学习做一个很好的阅读者并不容易,分析式阅读,是一种心智活动,刚开始做分析阅读时会不习惯,但是仍然可以训练出来,而一旦学会了,你的阅读技巧就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