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
“我哪有时间可以看书?”,相信这是大多数人不愿意阅读的一个借口。
工作太忙,学习太忙,根本就没有时间可以静下心来读书。
放在角落里的读物,买过就是读过。
回忆一下,自己也曾经是这样。利用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周期性地到图书馆借书,技术类、经济类、文学类,总是抱着一摞书回寝室。然后这摞书,就会放在我桌子的角落上。等待着我的“宠幸”。
但是,我根本就没有时间进行阅读呀,白天要上课,晚上很难得的一点课余时间,我想用来看积攒了一周的电视剧,或者打几把许久不上线的游戏,或者跟好友出门看场评价不错的影片。一天的时间中,我根本就没有阅读的专属时间。
那一摞书,到了还书期限,我又给原封不动地搬回图书馆。应该不会原封不动,上面兴许有点灰尘。看着自己的借阅记录,仿佛这些书,我真的读过一样。
不要笑我总是在装x啦,想要阅读的想法来之不易。意识到有书没时间读这个问题,我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些阅读的专属时间。
鉴于每天实习期间每天早上都要8:15出门,为了腾出时间阅读,每天都会在7点钟起床,除去整理自己的时间,还会有半小时的时间留给阅读。晨读仿佛是给自己的头脑梳洗打扮一番,醒醒脑子,然后出门。
此外,我还有一个碎片化阅读工具——kindle。每天的通勤时间有70分钟都在地铁车厢中度过,这70分钟自然也可以利用起来阅读。但是拿纸质书就不太方便了,自己又不喜欢用手机屏幕阅读,就入手了kindle。(不过kindle的笔记系统我还是不太习惯_(:зゝ∠)_希望有大大可以给个介绍
-2-耐心
“这本书,读起来,也太无聊了吧。”速食时代,人们阅读的耐心也难免呈“速食”状态,可偏偏很多经典读物都是厚读本。一些专业书,通篇充满着令人头昏脑涨的专业术语;一些文学经典,整页充斥着看似熟悉又很陌生的文学词汇。即使原先对题材充满兴趣,读下来几页后,也会产生“溜了溜了”的想法。
那么面对又厚又重的读本,要怎么保持耐心去把它读完呢?
对于我来说,专业书应该是由浅入深。(听起来很废话。)只有把最基础最基础的内容掌握了,才可以继续深入。曾经觉得某些专业入门书籍太过简单,直接跳过去阅读更深入的内容。但其实在根基没有打好的情况下,深入的内容读起来很费时间也很吃力。不要认为打基础是浪费时间,毕竟世上一点即通的人还是少数。
除了专业书以外,我看得比较多的就是文学经典了。在读过几本外国文学的中文译本后,自己产生了一个也许很不严谨很不成熟的想法:外国文学的翻译出版社以及译者要选好。好的译者可以在不改变文章原基调上,通过文学手法,让语境变得更加丰富,帮助读者更好地去代入角色,融入书中的世界。所以你的外国文学是否选对了译者对耐心的“续费”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书籍,不要随大流。观察了一段时间,某些畅销书排行榜上永远是那几本悬疑推理小说与心灵鸡汤书籍。请先了解自己需要吸收哪方面的知识与素养,花费一点时间做个书单,再去选择读物。
-3-读书笔记/打卡
听起来似乎是很老套的方法,但是坚持做读书笔记可以保持你对阅读的兴趣是真的。过目不忘的能力自问我自己没有,因此避免遗忘自己读过的内容,做个读书笔记给自己一个反馈是非常有效的。
对于有时间又有耐心的朋友,读书笔记的形式可以很多样化。思维导图,画手账等等形式都可以利用起来,又或者采用最初心的方法——摘抄。无论是采用什么形式,都是在形式上给自己的读物一个“交代”,一个反馈。至于怎么做读书笔记简书上也有很多大大分享经验。
坚持打卡。一位同学的妈妈,全职主妇,年龄将近五十。每天的朋友圈都有在某英语读书训练营里打卡的记录,至今已100多天。问她为什么要坚持做这个事情,她说:“大家都在学习,我怎么能落下。而且打卡成了习惯之后,每天坚持阅读,都有一种仪式感。”我一听感觉阿姨可真有魄力啊,也明白了坚持打卡不是打给别人看,是打给自己看的。给自己一个正在阅读的证明,告诉自己既然坚持这么长时间,那就继续下去。100天,365天,500天,1000天,一个一个目标去落实。
暑期这段时间,虽然没有做到每天阅读,但是有做到坚持阅读啦。至今读完好几本中长篇文学经典以及一些心理研究书籍,不敢说自己受益了多少,但是,读了肯定没有坏处。
所以,希望今后依然可以保持阅读兴趣,坚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