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昨天是北方小年,晚上我们到车站接从深圳回来大姐。自大姐到深圳工作已经过去了数载春秋,我记不太清她是哪年去的,只是每年过年都在期盼她归来,感伤她离去中度过。
我生长在黑龙江广袤的黑土地上,这里有巍然的高山,深广的森林。皑皑白雪、千里冰封是自然赠予的礼物。麦田高粱、冰灯雪雕,是这里人们努力生活的凭证。我爱这片土地,但是我和许许多多同龄人离开了这里,不知道是否归来。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去南方,离开东北。这里太苦太寒,到温暖富裕的南方去吧。哈尔滨兴盛过,也没落过。今年哈尔滨的红火让我万分激动,在这之前,这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土地更多的是萧条与悲凉。
大一开学前,我在飞机上看着家乡离我远去,心里流淌着的是苦涩的冰河。我期待好的生活,尽力满足父母的期望。我深爱生我养我的土地,但也像千千万万东北人一样,离开了这里。
对于各种意义上的离去和归来,我都心怀苦涩。也许是因为我本就是个悲观、感性的人。初中的时候送大姐去车站,我的泪水久久不能停止。看着她淹没于人海,与无数人一起走进车站,离开哈尔滨,孤单背影留给我心痛与无力。我心疼年轻的姐姐,要离开亲友独自面对艰难的生活。我想和她一起走,可是那个时候我怕,怕离开父母的庇护,怕面对陌生的生活。
高二的时候,我走进了人生中第一个低谷。那会儿一方面迫切希望走出窒息的生活,到新环境中去。另一方面,对未知的恐惧也压迫着我。我不知道能否独自适应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独自解决困难。但是我也知道,这是我必须面对的事。
高考结束后,父母都希望我留在省内上大学,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去北京。
走进繁华的城市里,被银辉月温柔地扶照着,被霓虹灯冷漠地鄙弃着。映眼的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一切与哈尔滨的市区里似乎并无区别,又截然不同。最不同的是,这里是陌生的,我的亲友不在。
父母和北京舅舅把我送进大学校园里,我没有回头。进了校园我心里惧怕的要命,但面容平静。数不清的夜晚我在思念亲人的泪水中挨过去,第二天还要处理并不擅长的事务与繁重的学业。无助与孤独笼罩着每一分空间,我不太会交朋友,远远地徘徊在人群之外。我还没学会处理事情,犯了太多错误,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低谷。在我孤立无援的时刻,家的温暖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我常常在想,大姐独自在外的时候,是否也有和我一样的悲伤时刻呢?我在想,妈妈年轻的时候离开家庭走进社会,又是以何种心情与勇气面对生活的呢?
岁月洗礼着我这块平凡的石头,把我的棱角逐渐磨圆。光滑的表面有可能折射出美丽的光芒吗?我期待的美好又在何方?
这是我当年选择来北京的原因,我想看看,我期待的美好在何方。
何谓美好?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我期待比我父母给我的更好的生活,期待理想,期待爱人,期待在家乡无法获得或者我认为无法获得的东西。同时我也承认,我是因为惯性离开的家乡,似乎有无数离去的人推搡着我,拖拽着我,我情不自禁地想看看远方的风景,哪怕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可是在北京,最初来的这一年,更多的是艰难、磨难。当时无助的我憎恶困境,如今走向更多困境的我感谢经历过的一切,感谢朋友、老师、长辈的帮扶,感谢幸运与不幸,塑造了我的一切。
妈妈问我,后悔去北京吗?我的心里哭喊着后悔,后悔,我不想离开妈妈的怀抱。但是我平静地说,不后悔,我爱我看过的风景。
今天晚上和一位南非回来探亲的叔叔吃饭,饭桌上他分享当年与爱人去南非创业的经历。“辛苦”“无助”,这两个词狠狠地砸进我的心里。我看着这位事业有成的叔叔,羡慕他看到的不同的风景。在我看来这是位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但是他说,最开始的几年,太苦。在我没走出去之前,我绝不会懂这种感受。如今我太能共情那份辛苦,懂那份心酸,也懂收获的幸福。叔叔说,再来一次,我不会选这条路。但是现在我是不后悔的,这些年的经历是最宝贵的财富。
餐桌上提起两位阿姨家的哥哥,都选择了去国外读研。我心生羡慕,但与我的人生规划不同。我想人都在竭力选择更好的生活,家庭倾尽全力托举起孩子,正如当年妈妈力排众议支持我到哈三中读书。去年在美国生活多年的姑姥姥回家探亲,话语里流露着对故园的不舍。老人确实如此,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观念就是落叶归根。家这边有亲戚议论我老姨到美国生活的决策,觉得晚年离乡对老人来说太过残忍。我和老姨交流过很多次,她是一位干练优秀的女士,是我很多无助时刻的导师。我理解她的决策,那是她认定地美好的生活,她二十年的摸爬滚打给父母她认为美好的生活。
我见过太多在这片寒冷的黑土地上艰难挣扎的人们,我敬佩那些走出去的人,那些经历过更严寒生活考验的人。有的人走了,又回来,如同年年在此飞扬的白雪。有的人走了,没有回来,如同黑龙江涛涛的江水。
有句话说,失去是为了更好的获得。但我不认可,离去是为了更好的归来。离去是决定,归来是恩赐。不是所有离去的人都想回来,不是所有离去的人都有机会回来。多少人终其一生也不能再回家。六年级去台湾旅游,逛书店的时候看到几本写满思乡的诗歌集。最著名的应该是这句话,故乡在那头,我在这头。泪水滋养了异乡的花朵,望不断的回家路,走不到的路尽头。
离去是为了追寻心中的期望,家即是我忠实的依靠,又是我难掩的悲伤。为了别人口中更好的生活,为了自己的理想与愿望,我离开了家乡,越走越远。和大姐,南非的叔叔阿姨,浙江的阿姨,美国的老姨一样,我走了,偶尔能回来,在世俗琐事短暂放过我的日子里能回来。今年十一爸爸送我去车站,我在车上看着站在原地的妈妈,有一种抛弃了她的悲怆感。我希望我能在异乡拼搏出一番天地,给她更好的生活。不知那些走出去的人们,当时又是何种心境。
我选择,便不再悔恨。离去是决定,归来是恩赐。之所以对这片土地魂牵梦萦,因为这里有我挚爱的人们,我知道我归来时会有迎接我的人,会有爱我的人。正如南非的叔叔每年回来时,总有好朋友前来迎接。
乐事渐随花共减,归心常与雁相先。
游子啊,在一次次的离去和归来中体悟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感恩无私爱着、执着等待着我们的人们,感恩生养的故乡,追寻着内心的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