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和惯性思维里,我们经常会认为一件事或者一个人应该怎样,常以“应该”来扩大抱怨的情绪,这正是自己没有成长的开始。
我们往往会将自己的过错推给别人,推给客观或者主观的因素,借此来寻找心理安慰。人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动物,对于自己的责任或者无法做到的事情,常会找各种理由推诿,但是对他人的缺点或者过错却无限地扩大,来进一步掩饰自己的无能。
一些人在职场,总是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对公司的贡献最大,老板对他人比自己好,真的太不应该了!如果没有认真思考,没有转念,这样的思维会导致做事做人极端情绪化,做事的效果和成绩会大打折扣。自己在公司的待遇和地位如果离期望值还有差距,或许是自己还做得不够好。老板之所以成为老板,领导这个小集体向前发展,在用人和做事方面一定有独到之处。我们要以平常心态,真正将工作做扎实做好,做到出色甚至出类拔萃,我相信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人人心中皆有一杆秤。千万不要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我们选择离开时,才发现即使自己不在,公司照样正常运转,每天的太阳照常从东方冉冉升起。
夫妻之间的误会和争吵,常常都是在“你应该”怎样怎样的状态下发生的。其实,我们真的要明白一个道理,夫妻之所以能同床共枕,这是前世五百年修来的缘分,这个前世的缘分在结婚典礼完毕以后其实就已经结束了。能否白头偕老,还是要靠双方继续在婚姻生活中修行。互相信任,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敬如宾才是一个良好婚姻的基础。夫妻在大多数时候,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单独空间,千万不要认为你是我的老公或者老婆,就应该怎样,这个社会没有谁欠谁的。
在一个家庭里,最容易产生矛盾的就是兄弟和妯娌之间,虽然兄弟是一母同胞,但都是单独的个体。如果兄弟之间有一个有出息,其他的混得不好,这个有出息的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帮到其他兄弟,这个家庭会积怨颇深,矛盾重重。其实,我们真的要想明白,兄弟姐妹之间,帮是情分,不帮肯定有不帮的原因和难处,家人之间尤其要换位思考,多想对方的好,常怀感恩之心,这样,家庭就和睦了。
这个物化的世界,最难受的就是父母了,不少子女常以“应该”来要求父母。父母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培养孩子的优秀品格和如何做人,这是应该的,因为当我们小的时候,还没有辨别事物真伪善恶的能力,这时的父母是我们的眼睛和拐杖,是我们的灯塔。我们成年以后,如果还以应该怎样来“绑架”父母,这就真的太不应该了,连起码的孝顺和感恩之心都没有,这样的状态,何以立足于天地之间?
当下的啃老族着实厉害,不但掏空自己,甚至掏空六个钱包去买房,而且还心安理得,甚至理直气壮,这是中国特色,在世界发展史上,也堪称奇葩了。
人劳累一辈子,直到老去也不得安宁,前半生为子女忙,后半生为孙子忙,帮忙做家务,接孩子上下学,这也算是老有所为吧!老人与孙辈往返家中与学校的路上,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我们成年以后,父母帮子女应该吗?在中国好像是天经地义,在欧美国家,孩子成年以后就搬出去单独住,自己打工挣学费,这都是很普遍的事情。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不同层次的群体,欧美国家的青年一代似乎更有创造力!
让“应该”的思维远离我们,不要让它成为我们的牵绊,多一些换位思考和感恩的情怀,我们的人生将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