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530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6 分钟
最近在看奥美集团策略长、广告鬼才叶明桂写的《品牌的技术和艺术》体会到一个广告,是如何成就出一个品牌。
在法国你要找咖啡馆,就必须到左岸,因为那边有一家著名的咖啡店,名字就是「左岸咖啡馆」。然而,你真的希望有这家咖啡馆吗?这是一个很成功由广告打出的品牌,可以说是两岸广告的教材。
可是在唤起这个品牌前,作者告诉我们,你必须找到属于你的商业议题。
当我们要做行销广告时,常会提出几个问题,这个广告能不能帮助你提升销售业绩、品牌知名,或者是消费好感。
但其实那都是无意义的问题。你必须找出核心的商业议题。
然而,什么才是好的「商业议题」:10元产品提升到25元,这15元的差异怎么溢价。
15元的溢价空间,就是你怎么透过广告,告诉人们它的价值。
只有再清楚你的广告所要传递的是什么,你才能够聚焦、清楚地描绘出它的使命。
它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体验,或者是一种情感标签。都是形塑广告的核心出发点。换句话说,你的商业议题会决定空间差距,接下来这个空间差距,就是我们用什么来填满它。
这个填满,就是之前提到的感知价值,你让顾客看到它在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心中所构筑出的情境画面,你是怎么藉由这个产品,串联起人与未来的桥梁。
除了厘清卖什么给顾客时,还需要定义出卖给谁?
01面对熟客与陌生客,你更在乎哪一种客群
卖给谁?要先明确定位出卖给谁,就必须从顾客层面来定位。因为定位会区分出客层的差异,面对顾客可以明显区分成两种:一种是有购买过、一种是没有购买过。
对于这两群顾客,你觉得投入资源在哪群人身上回报比更高。
答案会是前者,也就是有购买过的顾客。因为有过购买妳产品或服务的经验,你能用更少力气再做说明,这是由于双方已经建立了基本的信任与合作关系。
除此之外,当你的产品够好,也会使顾客透过口碑行销的方式替你的服务做宣传。同样你的顾客会拥有相同特质的客群,可以进一步发掘潜在客群。
但是,只专注在客群的发掘,没有创造出吸引客群的价值,就会产生反效果。例如今天要办一项活动,你的目的,不该只是为了获取更多潜在顾客,而是透过这活动,吸引相关性质个熟客户,并邀请这些熟客户的朋友一同参与。
从活动目的的角度来看,你的活动必须朝向更高意义来发展,因为这些客群会决定你的层次,也就是客群的特性。
当你所举办的活动是透过促销方式,吸引来的客群就是只为了便宜而来的客群。换句话说,你在影响客群时,你的客群也会反过来影响你。
连系就有顾客的同时,还需要从组织战略层面来思考,基本有两类「市场导向」以及「产品导向」。先以「产品导向」的策略来说,这是在帮助团队从我们的核心能力,也就是我们支持我们获利的核心业务。你需要不断强化,让顾客认为这就是你的独特之处。
例如,当我们说「全球咖啡品牌」会联想到星巴克;「全球最强大的搜寻引擎」会联想到Google;讲道「电动车的代表」就浮现出特斯拉。
当我们在与旧有客群联时,同时要谨记,什么是我们的优势与长期发展的核心价值。
然而,要建立起既有顾客的支持,前提还要是你的产品或服务做出超愈他们所认为的价值。
02除了创造价值,你的顾客也牺牲掉什么
前一篇提到一个概念,「认知价值」它是品牌、形象等总和。这个价值又可以区分成:情感性价值与功能性价值。
以「市场导向」角度出发,顾客是以情感价值驱动,才会该使探讨功能性价值。
可以说,先是激起顾客的注意,接着让顾客感觉到有兴趣。就是我们常见的AIDMA模式或AISAS模式。
情感价值就是在前两个步骤,你如何创造产品背后所代表的情境,会购买有照相功能的手机,并不是先追求使用功能。而是顾客看到这项功能背后,模拟出来的情境。
在脑中构筑出使用画面,这才是最初「情感价值」思考源头。
从「价值」为基础,还可以衍生出一个公式:价值等于利益除以牺牲。
如果使用一件产品或服务,对于顾客来说,它可以为顾客带来100的利益,与此同时,顾客也获得100的牺牲。对于顾客来说,它的总体价值只有1。
另一个利益是80,顾客牺牲则是10,它所带来的价值则是8。
其实,我在看到公式时,还不知道这数据要怎么得出来,但对我来说,它为我打开了一种视野。当我们在关注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同时,更要记得顾客为此牺牲了什么。
如同你买了一杯咖啡,喝了你会很清醒,但牺牲掉的可能是晚上睡不着,假如清醒的数据大于牺牲,你就会觉得咖啡是有价值的。
03定位,不是所有人
如果在贩售一件商品,你把这商品的客群定位在所有人。可以说,等于没有做出客群的定位,当所有人都是你的顾客,也就会失去所有顾客。因为连顾客自己也不会知道,什么才是它的定位,你必须帮顾客做出标签。
顾客会追随自己的情感价值来判断,什么才是它想要的潜在需求。如果没有给出标签的定位,顾客就不会知道,原来这个产品我也可以用。
做出定位之前,必须先从怎么区分做起,也就是怎么设定区分顾客的指标:
属性:年龄、性别、职业等
地区:住在哪里、在哪上班
价值观:重视什么
型态:平日生活情况
前两者属性与地区,可以区分最小化,也就是定位出哪一群人。后两者价值观与型态,则是针对人们的特性、与重视的事情来做具体划分。
当然,区分可以从大数据方式或是出门探访,透过洞察力,找出客群的潜在需求。也就是人们的使用情境。
换句话说,我们怎么划分顾客,会决定我们怎么找顾客的方式。再从这些顾客找寻潜在需求与顾客的特性作为标签与定位。
定位的概念虽然简单,但是,容易因为定位,变成一个又一个点的行销定位。也就是无法与企业的整体策略做连结。更糟糕的定位还会偏离了组织当初所设定的存在的理由,与偏离团队的核心价值。
这边所探讨的,是针对产品与服务在行销层面上的定位,它必须连结到整体性与一致性,如果缺少了这一层面的思考,时间会逐步把偏离定位的方想给消退,或者是组织被定位给牵制住。
总结
你的顾客会决定了你的层次,所以,怎么定位你的客群,是一个关键问题。而在回答这个问题前,你必须知道,你真正卖的是什么?你的情境与潜在需求又是什么。这些的出发点,则来自我们的使命是什么,也就是你为顾客提供什么感觉。
这也是我从叶明桂身上学到,一个广告,也必须有它的灵魂,有它的精神,让它不只是一个讯息,更是一个感觉、一种感受、一种感动。
只有理解了产品不只是产品的时候,你才能替你的顾客找到他们真正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