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准备心理健康课教案,自然而然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心理,也在反思平时的一些问题。上周二学生自己在书上图颜色的时候,明明故意碰了佳豪一下,佳豪没有反应继续涂颜色。过了一会,明明又拿着橡皮去擦佳豪的脖子,佳豪只是退了一下还是没有说话。我愣了一下,因为明明比佳豪小一岁多,在班里也不算厉害,而这时候却来欺负佳豪。回想平时佳豪在班里一直都是听话的好孩子,老师一直很喜欢,但是发生今天的事我觉得自己该“插手”了。我先制止了明明,然后告诉佳豪,应该对明明说不要,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告诉他要学会表达,要不然别人还会欺负你。然后又教育明明这样是不对的,是佳豪让着他才没有还手,而不是所有人都会让着他的,让他明白什么事情不该做。以前可能我会直接制止明明的行为,让他道歉,这件事就过去了。但是这次看心理健康教材和相关资料,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教会学生说“不”。
想起那个周六名师大讲堂康老师说的如果哪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在双语都是三好学生,那他也可能有点傻了,学傻了。真的,那天有所感触,我们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当个好学生,让学生学会谦让,也该教他说不,学会反抗。毕竟如果家长不教他们,我们老师不教他们,他们的人生中缺少了这些功课,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同时,我发现作为老师,发现问题,要不厌其烦的去教学生道理,和学生沟通,慢慢的感化学生,而不是一蹴而就,恨铁不成钢。自己也会更好的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以便更好的用于自己的教学生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