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觉得80后蛮辛苦,受最传统的教育,面对最复杂多变的时代。小学时也会有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常,高中毕业5-7%的概率考到大专,本科,刚毕业赶上不包分配自谋职业,工作后到了成家立业,又赶上了房改,孩子读小学,刚巧教育改革,感觉一直不能松口气。
结果到了儿子辈,00后,初中限流紧张的要死,唯恐被分流出去读不了高中,好不容易考到了好高中,考到了好大学,一本提前批次录取,结果刚毕业考上大学就疫情了。
原本青春真好风华正茂的日子,关校园3-4年,好不容易3年疫情时代过去,研究生读完,找工作又是天崩开局。
看儿子找工作的过程,真觉得是天崩啊,简历投了1-200个,动辄网面,网考,接着群面,一面二面三面。孩子们都不错啊,985,211,港科技,港大,港中文,浸会,感觉咋这么难呢,几个月不是面试就是面试的路上。
好彩儿子还拿到了offer,可以在选择自己心仪的工作。他同班读研的,绝大部分还在等offer甚至零offer;更让我不理解的,他同届的财务专业的,好友的女儿,告诉我同班的大学同学,读研的只有2个拿到了offer,其他还在找,还在准备考公。秋招已经接近尾声,春招马上又来,新一届的毕业生又有一大批找工作大军。
前阵子儿子有时会跟我吐槽,就当年二本三本的同学,还都找到了工作,你说读书有啥用啊?当时不是提前批次录取本科不读研,上个二本三本也工作2-3年了。我就安抚儿子,读书还是有用的,看长远点,做牛马一辈子,找工作一阵子,别急,总有最适合你的!
实际上对毕业满怀热情和希望的00后来说,上最卷的小学初中学,报最难的考公考编,拿最缩水的文凭,越面试越心慌。好多00后毕业后,为了有个合理在家的理由,还要硬着头皮继续卷考公。根据资料显示,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300多万,录取人数3.96万。上岸从概率上讲,跟买彩票中五百块钱的奖的概率差不多。
我的感觉是00后的人生好像就是从一张筛网掉到下一张筛网,每一张网都网眼都很大,好多人拼尽全力想办法抓住任何一张网。有家人脱举的00后,还可以不为生存焦虑,没家底的只能努力尽早养活自己,父母也可能不能理解,也可能只会说:“你自己想办法,我们又不懂;也帮不上你忙;我们像你这个年纪的时候,早早地就自己赚钱养自己甚至还要贴补家里。”讨生活已经很难过了,跟家里倾诉几句,也得不到理解和安慰。
换作我是00后,我也会不明白。从小到大,每一步都不敢放松,一直在努力学习,为啥毕了业愣是这样呢?以前都说学历是职场敲门砖,这会怎么也不见有人来开门?风躺着刷视频还要被一些网红阴阳几句。
咬咬牙脱下孔乙己的长衫,月薪三千,好难养活自己,穿上孔乙己的长衫,发现长衫是真没法当饭吃。所有比自己年岁大的人都无比坚信好学历有好工作,努力奋斗有结果。但放在自己身上,咋只觉得希望有,确那么难呢?很多人之所以能占上一个茅坑,不是因为他本身有多牛,只不过来得早罢了。所以少一些对00后的苛责,更不必作为网红去阴阳怪气,洋洋自得。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机遇和问题,多点耐心,相信社会是向前发展,困难总是暂时的,总会迎来好机会的。
多一些理解支持和助力,“莫欺少年穷”,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的,也相信会有很好的产业调整,00后,一定会大有作为!借用毛主席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加油,0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