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称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称呼方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对家人的称呼就比较随意。
老太太:
婆婆是名义上的妈,但毕竟没有生我,也没有养我,因为同一个男人的原因——婆婆的儿子,我的老公,与请与理改叫一声妈,但是不会出于情感,而是出于尊重和礼貌叫她一声妈。随着时间的推移,磨合和默契,我就顺其自然叫她一声“老太太”,既亲切又随意,还可以开个玩笑。
老头:
和老公刚结婚那会,我都是直呼其名,后来女儿出生,他说我们家两个女的,就他一个男人,自称“租贵”,就顺其自然叫他“贵贵”,女儿叫他“贵贵爸爸”,再后来惹我生气的时候,吼他“糟老头”,他抗议“我怎么糟了?”现在顺口“老头,老头”,可能就这么叫下去了。
臭臭:
女儿小的时候胖乎乎的,一直超高超重,我们就昵称她“猪阿宝”,大一点开始抗议,去掉猪字,就这么“阿宝阿宝”叫下去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突然感觉到女儿长大了,再大也是我们的臭宝宝,就这样“臭臭”一直延续至今。
老姐:
其实我的姐姐只比我大两岁,我们还在一个学校读过两年书,住校,她管饭票,每次买饭的时候都要等她一起。后来我抗议,要求分饭票,但是第一个星期我没有管理好,导致周六提前花光了饭票——还是姐姐管得好。以后的岁月里,我都恭敬又亲切地叫她一声“老姐”,姐姐答应的很干脆,想必她也喜欢并享受这种“称号”。
臭儿子:
因为女儿小时间在奶奶家借读,小叔子和妯娌对我女儿诸多照顾和指导,假期里女儿会把他们的儿子带回我们家,因为羡慕我们昵称女儿为“猪阿宝”,强烈要求我们叫他“猪三宝”,毕竟是别人家的孩子,感觉“猪”不太礼貌,就亲切地唤他“臭儿子”,尽管已经上大学了,放假回来依然是我的“臭儿子”。
蕊娃:
她是女儿的发小和好朋友,学名刘晓蕊,家人昵称“蕊蕊”。我们这里习惯叫孩子为“娃”,所以在我这里“蕊娃”就成了她的代名词,不管是电话还是微信,一句“我的碎娃”瞬间拉近了我们彼此的距离。
……
称呼人,看似一件简单的事情,用好昵称,不仅亲切,还能彼此拉近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