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爱其实不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权力,是在理性支配之下的一种有条件的付出或者干脆说是一种施舍。
这种深入骨髓的文化影响仍然在支配着当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虽然已经几近破产,但还是被各类伪现代的男人和女人们费尽苦心的经营着不肯放弃。
这种爱是被等级观念和各种条件支配着的,比如,父母的爱,如果一个孩子他不肯安分守己的处于弱势的听话地位,那父母是不可能给他爱的,作为处于上位和权威的父母,掌握着爱的主动权,这种爱跟自然天性之爱是没有关系的,完全是被父母权威观念和他们主观意识的理性观念控制之下产生的所谓情感。
更明显的是青年人的择偶观念,他们谈的根本不是恋爱,缔结的也根本不是婚姻,而是在若干理性观念支配之下讨价还价形成的所谓爱情,家庭也就成为在权衡利弊之下缔结的最小经济组织形式。
为什么现在单身的、恐婚的年青人越来越多,并非他们不愿意结婚,而是可供他们谈这种讨价还价的恋爱,结成那种对自己最有利的家庭经济组织的社会条件越来越不具备。
现代社会是一个强调个人独立,适应平等自由人格的社会,那种从小就在依赖、封闭、压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个体,日益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就毫不奇怪了。
爱是一种情感,也是人的一种天性,并不是人理性支配之下,任由人行使的一种权力,并不能用理性思考来分析清楚,什么才是真实的爱,什么才是错误的爱。
但奇怪的是一向主张天人合一的国人,唯独在这件事情上不依不饶,非要搞出一种能够量化,也能够辨别真伪的爱来,丝毫不顾这种东西还是不是情感,能不能再称为是爱。
这真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