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华德福、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5C核心素养简述
华德福、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5C核心素养简述
一、什么是科学?
在1620年,弗兰西斯。培根爵士在他的《新工具》一书中首先对“科学方法”做出了解释,他把该方法描述为一个4个步骤的过程(见附录1):
(1)定义要解决的问题。
(2)建立一个假设。
(3)执行一个或多个实验来验证或推翻假设。
(4)得出并验证结论。
科学方法,在自然科学中使用无往而不利。然而进入到社会科学,因为面对的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系统,多半使用的是模型方法。
二、模型
所谓模型,我们仅仅是只能说明各种贴切的关系的、协调的、有系统的一套描述。这种模型代表了对我们理解所及的显示的各个有关方面所给的一副图像。这样一个模型并不一定要用数字表示,它可能只是指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可能也说明其先后次序。(见附录2)。
“模型”概念背后有两个关键点:相似性和简化性。模型必须以某种方式与其原型相似,相似性可以是形状、结构、功能或研究者感兴趣的其他方面。建模者应该想清楚他或她要建模的是哪个方面。如果在每个方面都相似,那么模型几乎就是原型本身。模型也必须是原型的简化表示。。。。。。如果模型和原型本身一样复杂,那么模型还有什么用,只要研究原型本身就可以了!。。。。。。总之,建模有一些关键问题:你想要建模哪一方面,如何决定简化的程度?因此,建模是一门艺术,你必须在两个极端之间有所取舍。(见附录3)。
三、华德福教育模型简述
下图,是简单整理的一个关于华德福教育理论的模型描述:
这里的人的研究是指按照人的构成(之前文章谈到的人的能量场的划分),血液、脏腑和神经系统、意志、情绪和思考、清醒、白日梦和睡眠的概述。
外层是作为教学方法的要素构成。
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6年9月13日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据透露,这份核心素养可是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如下图:
五、5C核心素养简述。
2018年3月28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首次对外发布《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中文版)》。5C模型用下面两图可以更为直接的表述:
六、综述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学生培养目标的确定。教育环境的一切活动和设计方向,都是围绕着核心素养来构造。而后两个模型,尽管提出“全面的人”但都没有详细的内容构建,而这也是鲁道夫。斯坦纳博士的贡献所在,把“”人体科学“”作为科学知识引入到教育知识体系中。
中国的大多数学校都已经丧失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存在的真正目就是让学生记忆一堆知识和颁发一个文凭。985211是中产阶级入场券,本身的解读就是只有这类学校堪堪达到能培养学生知识加工的能力(参见之前文章),学生堪堪满足社会需求,避免毕业及失业的尴尬境地。家长的焦虑正在于此,而沃道夫教育能繁衍生长也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