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档专门朗读书信的电视节目《见字如面》引爆网络。这档国产综艺节目,号称是“综艺界的一股清流”,豆瓣评分高达9.0。
一个人
一封信
一支麦克风
台下不多的听众
在《见字如面》这个节目中
最重要的还是那些被读的信
家书、情书、与友人书
这些作为私人往来交流的工具
饱含真实性的信件
带领着我们回顾已发生的历史
公元前223年,参加统一六国之战的秦军将士黑夫和惊,写给大哥衷的家书。这两封距今2249年的信件,是已知中国最早的战地家书。这封家书写在两块木牍上,1975年在湖北的一堆散乱的木简中被发现。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狼烟四起的时代,家书可抵万金。这封家书,承载着漂泊异乡的游子与家人沟通的重任,也让我们听到秦时下层士兵的声音。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这使得唐人的婚姻观呈现出开放、宽容的特点,若是出于种种原因不能在一起,也愿彼此珍重,各生欢喜。
“盖说夫妻之缘”,这封《放妻书》一上来便营造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式的氛围,追述姻缘,怀想恩爱,然而人生不只如初见,“结缘不合,想是前世怨家”,当然也出于“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理性分析,感情不和而继续生活,只能让小打小闹变成鸡飞狗跳,为了双方今后的幸福,只好选择离婚。
许广平当初是鲁迅的学生,十分倾慕先生的风采,就给鲁迅写了封信请教问题。1933年5月,两人来往的书信被整理出版成《两地书》,作为他们二人的爱情见证。
《两地书》的书信间,大多是对当前时局的描述、讨论、请教,还有生活琐事的讨论,语句间只有关切的话语,没有什么风花雪月的浪漫,鲁迅与许广平的感情,更像是从革命的情谊而至爱情的。
1934年12月9日,鲁迅购得《芥子园画谱》3集,送给妻子许广平,并题诗一首,云: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在这个每天都有新事物出现的当下社会,父母与子女如何相处与交流,成为所有人的新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很多想法会变得更成熟,比如不是所有妥协都是失败,有时候妥协是为了更大的坚持。”
“只有不断鄙视妥协的自己,才能坚守住做人的原则。只有不断反省梦想的价值,才不会让暂时的妥协变成永远的放弃。”
郑国强与儿子郑艺之间也曾有过很大的代沟,他们努力的用书信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这不仅仅是言辞上的彼此尊重,更是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理想主义的那份坚持。
这些家书、情书、与友人书,撇去所述之事,横竖撇捺间都是书写者流露出的情绪。当书信在手中展开时,也许已经没有了墨香,但那只言片语间,却有着别人都不懂的情谊。
书信从来就不仅仅是文字的载体,古人写信都用见字如晤开头,读了这封信,就如同见了我,我们写信,有一部分,也是在字里行间找寻回忆。文字写在纸上,它是静的,慢的,一封信件还未寄出,我们便开始期待回信。也许,我们追忆书信的年代,想要找回的不过是那种读信如见人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