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阳光透过缝隙,洒在嫩蓉蓉的小草上。在这温暖的春光里,我与“互+”课堂再一次相遇,仿佛看到了紫红色的朝晖洒满大地。
“朗读”从我做起
初识“互+”,在2018年的暑假,“互+”平台用一根网线连接了乡村学校,用一张大课表提供了多种丰富、高效的课堂,开发了孩子们的思维模式,开拓了乡村孩子们的视野,激励了孩子们潜能的发展。在暑假期间,我随着各个教育专家,不断地刷新着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以新的视角审视着自己的事业。同时,我参加了“我的声音最美——彩虹花晨读”活动,跟随着全国的彩虹花老师一起每天锻炼着自己的朗读能力。在这其中,我们这些老师相互点评又共同进步,乐在其中。
“朗读”是一次语言、情感的熏陶
今年的春天,我根据“互+”计划美丽乡村春学期网络公益大课表制定了七年级每周三、周五的彩虹花晨读课程。刚开始,学生并不了解,只是听说是网络课程,都兴高采烈,早早地将黑板布置好。彩虹花晨读的助教老师声情并茂,同学们也兴趣高涨,在朗读的环节中也能情感充沛,十几分钟的课程下来,对于诗词也了然于心,效果非常好,我和同学们便开始期待下一次彩虹花晨读的课程。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我开始引导学生不仅仅去“听”,更要“思”,将诗句用新时代的现实意义去思考。于是在讲《城东早春》时,大家既了解到了早春之早、早春之新,也明白了这样的季节的美好时需要我们用美的眼光去发现的,无需等到百花竞放的季节随着人群涌动。赏景如此,做人做事亦如此。身为新时代的同学们,应该富于创新精神和开拓思维,不要人云亦云,也莫要随波逐流。
“朗读”是一门用心来揣摩的艺术
学贵有疑。彩虹花晨读也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断生成,不断有所收获。在讲《观田家》一诗中,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大屏幕上显示的是“仓廪无宿储”,可是读的时候将“仓廪”读成“仓禀”,而后又写成“仓禀”。有一位女同学及时发现了,举手提问到底应该写成“仓廪”还是“仓禀”?并给我看她翻字典查到的“禀”字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承受,生成的,另一个是由下对上的报告,而“廪”字有米仓和积聚的意思,那是不是应该写成“仓廪”读成lin(三声)呢?我笑着对她说你要相信你自己经过查询后的判断。的确,根据诗意和助教老师的讲解,“仓廪”应理解为粮仓,正如《管子—牧民》中写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是读成lin(三声)看来,彩虹花晨读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实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也让同学们真正学会质疑,学会思考,正应了《论语》中的“切问而近思”。
在之后的彩虹花晨读中,我引导学生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当发现同学们在朗读的情感上没有把握好,就告诉大家需要侧重的情感,需要重点体会的字。同时还引导学生注意诗句中的择韵。比如在读《春夜喜雨》时,引导学生观察这首诗的“eng”韵,这个韵发音时间长,因而涵咏的时间和语调也会长,故而这首诗读起来更显情谊绵长。彩虹花的晨读让作为助学老师的我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朗读的非凡的生命力。通过朗读,学生们知晓文意、体会情感、重塑形象……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展示,其他同学也都当起了小评委,在该名同学展示完毕后对该名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同学提出重音并不是把这个字咬字加深,也不是在读这个字的时候声音突然变大,而是在读这个字的时候感情要更加饱满。看来,我们的孩子们在彩虹花晨读的影响下正一点点进步!
“朗读”是一场充满情致的实践
在课堂上,我引导七年级的同学们尝试诗配画。有的同学问道:“老师,咱们的语文课变成美术课了么?”我笑着回到道:“在这节晨读课上,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作者,体会了诗情,我们通过反复的诵读锻炼了大家的朗读能力,而我们诗配画的过程更是在赋予这首诗新的生命力。”于我而言,这个过程是一个再塑、重生的过程。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切实提高学习时效尤为重要。因此,我开始尝试着在晨读课后对于晨读所讲诗词进行当堂训练,目的在于看看学生的掌握程度。这也是让学生参与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拓宽他们掌握知识的视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同学除了我给出的问题外,还能提一些新的问题,这又是一种教学中的生成。教学已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教师学生一起准备,共同学习,一起成长的过程。
如今我和我的学生们已爱上了每周三、周五的彩虹花晨读。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他们能够有幸与名师学习的过程。而对于我而言,这是我不断鞭策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动力。我想:这也是“互+”计划的初衷吧——让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分享爱上学习,不断前进。渐渐地,彩虹花的晨读影响到了我们每一节语文课。我们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体会韵律。语文课上,每一次“读”都是我们在与文章一次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都是一次美的享受。希望我所热爱的语文学科在我一点一滴的努力下能成为学生们喜爱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