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性关系中,圣母心容易吸引来擅长情感勒索的人,一方贪婪索取,一方无限付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看似无比登对,其实长此以往,两人依赖性越来越强,独立性越来越弱,这种彼此依存的关系模式并不利于各自人格发展。情感勒索的一方看似占尽好处,其实很可能在对方的一味纵容中犯下大错,越陷越深。
在亲子关系中,“圣母心”的家长无异于孩子的一座牢笼,看似无节制的牺牲,实则已形成了对孩子个人空间的强势侵犯,他本可在广阔的疆域尽情探索,你却要大包大揽,这相当于处处截胡,将浓重的无力感种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最终自然会影响到孩子的独立与成长。
可见,圣母心并非真的无私,圣母光环的背后是内心深深的虚弱。正因如此,圣母们才需要通过拯救别人来获取力量感和价值感,需要通过占据道德高地来补偿内心的自卑感。
“圣母心”的本质是拯救者情结,其底层逻辑是:我是强者,你是弱者,你的弱于我而言是养分,所以你的强大并得不到我的允许和祝福。
我们通常很容易看到别有用心者的坏,但真的和圣母们去相处也并不轻松,她们会过分关注你的点点滴滴,会常常念叨自己的“丰功伟绩”,给人以深深的压迫感和窒息感。
从表面上看,圣母们总是被利用,面对坏人总是黏黏糊糊不够果决,其实是她们太依赖于那一份被需要的感觉,别人的示弱是不是花招不重要,关键在于潜意识得到了这样一个有效讯息——“哦豁,又开单了!我又可以活下去了!”
相对于被骗,她们更害怕的是对方的离开,因为伴随不被需要而来的将是被抛弃的深深绝望。
因为一直以来,不论是神话、童话,还是八点档热播剧,爱情都被渲染得太过美丽,尤其对于女性而言,那得是人生的重中之重,遇上一个如意郎君、结婚生子才是终极归宿嘛。
并且女性在爱情中承担的角色总是倾向于牺牲与付出,似乎通过赴汤蹈火的献祭才能获得某种人生的圆满。
在这样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导向之下,女人们便自然而然地将“为爱无限付出”作为自我价值感的首要甚至唯一依托。
再加之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她们在自小成长的家庭中很容易成为被忽视和贬低的一方,内在小孩饱受摧残,所以长大后便会通过外在寻找来补偿内心缺失,而被社会广泛认可的女性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向:
一是成为奉献型爱人,二是成为可歌可泣的母亲,于是这便成为了许多女人怒刷存在感的两个地方,或者深陷其中的两个泥潭。有人在爱情里当起了感化渣男的圣母,有人在家庭中养出了被“爱”围困的妈宝男。
圣母心过于泛滥经常会冲破人与人之间的边界,高举博爱大旗施恩于人,可其实默认别人需要自己的帮助不过是一种变相的傲慢而已。有些人看似潦倒,说不定正乐在其中,谁都不需要以拯救为名的暴政,谁都渴望让真实的自己被看见、被包容,也许你为他的处境感到着急和焦虑,但也要尊重他人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