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和工作当中,我们经常会混淆目的和手段。
比如很多管理者把管理员工当成了目标,为了管而管。其实不是,管理并不是目标,管理只是手段,管理的真正目标是为了拿到更多的结果。
或者你是一个产品经理,那么基于用户的需求,设计一款产品则是你的目标,而真正通过各种技术设计出来产品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核心是为了解决客户真正的需求。
如果你混淆了目标和手段,为了设计产品而设计产品,不考虑你的目标,当你兴奋地冲进上司办公室,激情饱满的告诉你的老板:
「我要设计一款产品,这个产品有着XX的功能,简直太酷了,咱们把它做出来,一定是非常棒的事!」
你的老板还没听完你的演说,恐怕就会把你骂得灰头土脸。
再拿我们写商业推广文章举例,如果我们想通过文章售卖产品,那么写文章只是手段。写文章的真正目标是为了触达到客户的内心,解决客户为什么要买的问题。
如果你写文章,忽略了你的真正目标。写文时没有了解客户的需求,不知道客户为什么买,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花了大量的时间,用了华丽的文字来渲染产品的性能,哪怕你写得再天花乱坠,你写的文字也是阅后即焚,并不能打动到你的客户。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道理,那么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为什么还是不能走出困境?是什么让我们混淆了目标和手段?
从我要做,到为什么要做
实际上这是我们的思维惯性,我们一般人的思考方式都是从做什么开始,然后是如何做,最后才会问为什么。
这样的思考方法导致我们有了当前的局限,而《从“为什么”开始》的作者西蒙·斯涅克提出的黄金圈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西蒙·斯涅克认为,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是what层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
第二个层面是how层面:也就是我们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
第三个层面是why层面: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一般人的思维方式,都是由外向内思考。
而黄金圈法则恰恰相反,直指问题核心,从为什么开始,然后是如何做,最后才是做什么。
黄金圈法帮助我们先从问题核心入手,会让我们的思维逻辑简单、直接、犀利。
由此可见,改变认知,植入合理的心智模型是何等重要。只有大家知道了管理不是为了管而管,管理是通过别人拿结果,通过结果培养人。有了这样的思维的转变,形成了类似这样的管理意识后,学习才会更有效果。
要知道人与人的差距,就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改变思维,帮助我们抵达本质。再经过刻意练习,不断提炼和总结,能帮助我们简单、高效的修炼自己,最大限度拿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