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感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当读到王安石的这句诗,我总会想起儿时过年的场景。那时的年味,是鞭炮的硝烟味,是饺子的香气,是红彤彤的春联和灯笼,是长辈们塞进兜里的压岁钱,是走亲访友时的欢声笑语。

小时候,过年是一年中最期待的日子。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跟着父亲去集市上买年货。集市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父亲会给我买一串糖葫芦,我一边吃着糖葫芦,一边看着琳琅满目的年货,心里别提多高兴了。除夕夜,母亲会准备一大桌丰盛的年夜饭。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其乐融融。吃完年夜饭,父亲会带着我去放鞭炮。鞭炮声震耳欲聋,但我却一点也不害怕,反而觉得特别兴奋。大年初一,我会早早地起床,穿上新衣服,跟着父母去拜年。每到一户人家,我都会收到长辈们给的压岁钱。虽然钱不多,但我却觉得特别珍贵,因为那代表着长辈们对我的祝福和期望。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的感觉却渐渐变了味。年味,似乎越来越淡了。

如今的过年,更像是一场“迁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乡,却又在短暂的相聚后匆匆离去。亲戚朋友之间的走动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微信红包和群发祝福。年夜饭也从家里搬到了饭店,虽然菜品更加丰盛,但却少了那份亲手制作的温暖和期待。

过年的苦恼,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催婚、催生、攀比……这些原本与过年无关的话题,却成了春节期间的“主旋律”。亲戚朋友的关心,有时却成了无形的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

年味的淡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期盼过年才能吃上一顿好的,穿上一件新衣服。科技的进步,也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与亲朋好友联系,传统的拜年方式逐渐被取代。

然而,年味的淡化,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失。相反,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更好地交融。

我们可以尝试着在过年期间放下手机,多陪陪家人,聊聊天,看看春晚。我们可以亲手为家人准备一顿年夜饭,哪怕只是简单的几个菜,也能传递出浓浓的爱意。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贴春联、挂灯笼,让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是辞旧迎新的时刻,是团圆相聚的时刻,是传承文化的时刻。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年味,用行动去传承文化,让过年重新焕发出它应有的光彩。

如今,过年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期盼过年,也不再像过去那样重视过年的仪式感。年味的淡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也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应该如何让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更好地交融?我认为,首先我们要从自身做起,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其次,我们要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让传统文化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最后,我们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亲人团聚的期盼,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年味重新浓起来,让过年重新成为我们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过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对于孩子和成年人来说,过年的意义和体验有着显著的...
    娟子友约阅读 747评论 0 2
  • 春风蹁跹吹月曲,青烟涤荡蘸花香。隆冬的雪,覆盖着苍茫,雪野枯草摇曳,大地僵硬的失去了欢悦,眼眸中的馥郁盈满远...
    雪狐狸阅读 3,744评论 4 2
  • 题外话 从2019年开始,我已连续五年在简书平台发表新春贺岁文章。回望这五篇贺岁文章,时光飞逝、物是人非。而回想起...
    万千星河赴远方阅读 3,843评论 4 4
  • 在我国,百节年为首,大家都非常重视过年。 小时候,过年是满心的期待与雀跃。腊八的粥香氤氲在街巷,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在水逸帆阅读 4,746评论 31 70
  • 翻看日历,再过两天就要过年了。 越来越觉得,现在的“年”更像是传说中的那头猛兽,急匆匆地撞了来,又急匆匆地逃了去。...
    L惟精惟一阅读 1,176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