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的孤独才是自由灵魂的标配
高速信息时代的直接负面表征是信息的浅显化和泛滥化。“哪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想失望罢了”村上春树的这句话一度成为大众躲在自我营造的“不会失望”的自我安慰、顾影自怜的绝妙借口;“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是与远方”高晓松一吐而出的一句,瞬间也成了万众的追求,随后而来的“诗意栖居”“soulmate”便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微信界面上那个眺望蓝色星球的小孩,瞬间让很多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娇俏可爱的年纪里,也染上了孤独,寂寞地唱着苦涩的歌。曾经一度酷爱linkin park的那种咆哮淋漓的孤独,也一度着迷用文字跳舞,舞跳得高明便没有了舞伴的张爱玲,也幻想要做一个临水照花的才女,遗世而独立,甚至贪恋年轻概念上的孤独,只觉得满是清绝而高贵,区别于芸芸众生。那一年,我们不过十多二十岁,用年少懵懂,给孤独镀上了如临仙境的色彩,微妙而单纯。
直到现在,渐渐明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了烟”在众生纷繁的生活场中,我们只顾在一瞥即逝的店铺橱窗里找寻自己苍白而渺小的脸庞。在生命的缘场里,似乎漫地遍野都是小小小小的火苗,闪烁跳跃的躁动之火;忽明忽暗的抑郁之火;冷静睿智点燃生命的星星之火。她们就像淘气的小精灵,在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内核中相互搏斗,诚然,胜出的一方,以生命表征表现出来。
川端康成在热海的旅馆里,“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未眠”他说“如果一朵花很美,那么我会不由自主道:要活下去。”但在海棠依旧、落英缤纷的的空旷清晨里,他还是选择了长眠。用生命偷渡的孤独,悄邃而深刻,但也是不可承受的生命之中,是可敬重而不可亵玩的。
而真正自由而有质感的孤独,是温和的,不会压倒自己,不会烫伤灵魂。她没有怨天尤人、争多嫌少的戾气;没有自我毁灭的犀利;没有自我放弃的佛系。不似山茶般不分青红皂白、不负责任地呼噜噜地就滚落的自杀式的极端与刚烈。她只是“像樱、梨、桃这样轻柔飘逸的花儿,只是安静地依偎在花托上,一点点消受,一点点憔悴,然后不漏痕迹地,在冬的萧瑟里,和整个季节一起老去。”米娅便是这样舒服恰安的自由灵魂,她的孤独,温暖得刚刚好,内涵而安静、温和而自由,自然也就极具魅力。纵使年轻的不幸种下了窘迫的因子,但这并没有成为她往后余生的羁绊。她依然努力而认真。她的为生活、为艺术留白的审美、她对生活的清浅态度似三月阳春般明媚而灿烂。也所以,在面对理查德森太太的提议时,她自信而笃定道“如果这样,就得遵照人物自身的意愿,以他们选择的方式展示他们想要的东西,而我更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自己选择的方式展示人物。所以,我恐怕会令你失望了”她就这样,静静地,不动声色地绽放,孤独而温和,生动而干净。
最近上映的被评为91届奥斯卡影片的《绿皮书》中,shirley doctor也是这样温和着孤独的人。他是当时种族冲突和阶级对立背景下的承受者,但他内涵而善良,坚定而温和。作为 享有盛名的钢琴家,他要时刻保持自己作为“上层人士”的尊严,但作为一个黑人,他连在演奏酒店里用餐和如厕 的权利都无法得到。但他仍然温润如玉,在因驶入落日镇而被白人警察刁难入狱时,但仍然冷静地劝说道“You’ll never win with violence, Tony , you only win when you maitain dignity. Dignity always prevails”; 在西装店受辱后仍然保持得体的微笑;抗争餐厅老板不容许黑人在正厅用餐,然而看到朋友为难而愿意为他妥协,甚至为了完成朋友平安夜赶回家的心愿,在最后一程冒着大雪亲自开车。他坚定、善良,然而一切都温暖得刚刚好,不偏不倚,不居高临下,不矫揉造作。然而他终究是孤独的,他要用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尊严改变人们的对黑人根深蒂固的偏见。那种丰富涵养之下的温和孤独令人欣赏,这也是影片最为打动我的地方。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然而,重要的是我们要怎样面对孤独才不会烫伤自己。离群索居——毕竟你不是梭罗,也不会成为第二个梭罗。假面而拥——那深夜里洪水猛兽般的孤独感可能会将自己吞噬。上善若水,我们需要内需的温和,静静孤独,然后收获内感之丰厚。
“You know...the world’ full of lonly people afraid to make the first move”真正自由的灵魂从来不是易燃易爆的放纵,也不是麻木式的佛系,而是一杯60摄氏度的温开水,温暖得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