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可以从分析、模仿别人的文章开始

因为开始学习写文,所以最近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每天研究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经过对比,最终锁定了妮妮姐的一篇《我想成为这样的人》,这篇文章,对事物的描写叙述,非常有画面感,不啰嗦,也不是那么白话,读起来不急不缓,淡淡的,看的出她文字的功底。是我喜欢的文。

引用文章前两段和自己参照写出来的文做下对比分析

原文:进入小雪后的成都,气温猛降十度,这样的天竟不敢把手一直露在外面,接个电话都想匆匆地挂断,仿佛耐心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寒气逼走了。

空气里总带着让人呼不过气的阴霾,进了室内,在净化器呼呼做响中,才敢深吸一口气,突然感念世事艰辛,居然连一个深呼吸,都不可以随时随地地想要就要。

我参照原意自己写的:天气突然间降了十度,成都下起了小雪,寒冷的天气不敢把手一直露在外面。接个电话都想赶紧挂掉,好像所有的耐心都被这寒气给逼走了。

空气里总带着厚厚的雾霾,进了室内,因为净化器的作用,才敢深吸一口气。突然间觉得世界好艰辛,居然连一个呼吸,都不能随时想要就要。

差别

1、我的文比较白话,运用成语少。
2、用词不当,比如"天气"降了十度,这里的天气,不如原文的"气温"
3、原文描绘事物幽默风趣,比如这句"在净化器的呼呼做响中"这句,将净化器的作用体现了,也不死板,而我的这句"在净化器的作用下"给人感觉太生硬,没亮点。
4、原文文章整体情感丰富一些,而我的文,似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

为什么进行对比和分析?

分析别人的文章的过程,重在思考,总结,能让自己的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只有对比了,才知道自己写的多烂。

当局者迷,自己的文章再修改几次后往往不再容易发现问题。个人水平的局限性也是一大困扰。别人如若能帮助看出问题,那是再好不过,也是一大幸事,倘若无人帮忙时,怎么办?那只有分析别人的文章,总结别人写的好的,同样的场景,别人是如何描述的,而自己又是怎么描述的?

对比以后能更清晰看出自己的问题,对更改也有方向。

可有时即便找出问题,也不知道该如何更改时,便可从模仿开始。

任何创造者都是从模仿开始做起的。不断模仿,会有一部分能力提高。

1、语句错误会越来越少

2、句子结构能力越来越强。

3、用词能力大大增加。

模仿的目的是吸取精华,最终把好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所以不能一味的瞎模仿,最终变成“东施效颦”

好的文字需要生活的沉淀与积累。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文案,必须养成随身携带笔记本的好习惯,随时记录想法”多读优秀文章,并记录读书笔记,这也是积累素材的过程,素材积累多了,灵感自然就多了。

没有感情的文字,即便再模仿别人,也不过是东拼西凑罢的组合罢了,称不上一篇好文章。

而我们不管是做读书笔记,还是模仿,分析,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写出好文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