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吃到的武汉小吃是热干面,芝麻酱香香的,边搅边嗅,还没吃已经要流出口水来。最早接触的美食是面窝,红薯面窝酥酥的、脆脆的,又香又甜。糖炒板栗更是令人垂涎,尤其在冬天,热腾腾刚炒好,发亮的壳露出金黄的肉,趁热剥开,细嚼慢咽,唇齿留香。
水果里最稀奇的要算柿子,比广东市面上卖的大几倍。软不拉几,小灯笼似的,吹弹得破的样子。掀起蒂盖用吸管吸,直吸得剩下几近透明的薄皮,再撕开吃干净。一口气吃它两三个,吃得一脸黄沫,大呼过瘾。
印象最深的是红菜苔,这是广东没有的蔬菜。秋天正是吃菜苔的好季节,菜苔腊肉成了我第一学期最爱吃的菜。百度一下才知道,洪山菜苔历来是湖北向皇帝进贡的土特产,曾被封为“金殿玉菜”,与武昌鱼齐名。我们学校就在洪山一带,怪不得菜苔这么好吃呢。蒜苔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脆嫩有嚼头。我的家乡没有蒜苔,珠海却一年四季都能买到,据说也不是本地长的。
那时内地的水鱼还很便宜,武汉人管它叫甲鱼。每到放假,有经济头脑的广东男生都要买几个水鱼回去倒卖,来回路费就解决了。
粉蒸肉和粉蒸排骨是广东没有的。那红色的粉还以为放了色素呢,同学告知是红米碾成的才敢放心吃。学校食堂最好的菜是红烧蹄膀。那时女生每月的伙食费三十多块钱,蹄膀要五块钱一个 ,还要逃课才能吃上。莲藕排骨可称为武汉招牌菜,湖泊众多的湖北,出产上好的藕,粉粉的,暄暄的,藕断丝不连。
武汉的特色小吃要数豆皮和汤包名声最响。当年和同学专门去找“老通城”和“四季美”,记得颇费周折,到底吃的是不是正宗的店呢,至今存疑。感觉豆皮跟广东的糯米鸡差不多。
武汉的瓦罐鸡汤很出名。大四那年去庐山,在汉口候船时喝的瓦罐鸡汤,是平生喝过最鲜美的鸡汤。武汉的瓦瓶(陶瓶?)酸奶是最好的酸奶,外表朴实口感朴素而醇厚,没有那些多余的可疑的添加味道,可惜找遍珠海没有这种酸奶。
湖北菜应属湘菜系,在学校食堂打饭没什么感觉,以为武汉的菜就这样了呢!直到那年复习考研没回家,留校过年的学生教工一起吃年夜饭,才知道武汉人也吃酒席,武汉的酒席也是蛮讲究的。记得那次酒席早早摆好四道冷盘,有肚丝、口条、牛肉什么的,刀工了得,精致小巧,每种菜摆成不同的图案,还点缀个花呀草的,简直是艺术品,叫人不忍下箸;冷盘吃完是热菜,炒的、炖的、蒸的,一道道让人目不暇接,至今难忘珍珠丸子和藕夹。那个除夕吃得肚子滚圆,看完春节联欢晚会才算消化完!
吃在武汉,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