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安利这部影片《何以为家》给大家,它还有一个名字《迦百农》。
面临叙利亚难民危机,黎巴嫩的人们因为冲突战争,以及政府的决定身陷囹吾,这部电影本意是探寻孩子是如何看待我们成年人的,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不是来被爱的,饿了不能吃饭,却还要被虐待,被打甚至强奸,影片很残忍地把这个故事展现给我们,但这和现实相比却完全不算什么。
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表示,这部影片没有使用任何专业演员,没有要求他们表演,只要求他们做自己本色出演,替那些无法发声的人发声,据导演称,刚拍完黑人妈妈Rahil被捕场景,两天后扮演者Yordanos在现实中也被捕了,和角色一样,她也没有任何证件。对于电影的意义,拉巴基说,“我不想天真地说电影可以改变世界,但如果它可以改变你看待这些孩子的态度、或是你看待你自己生活的态度,那么它至少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变你。当千千万万的人可以用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些问题时,真正的改变才会开始发生。”
对于赞恩,是本片中的最大亮点也最让人心疼,是一名来自叙利亚的难民,智慧和性格,在街上长大,不识字,但他真实的生活经历和已经剧本人物合二为一了。他对这个社会残忍的运行规则看得很明白,也尽他所能维持着一定的善良,片中多次有他的眼神特写镜头,带着焦虑和成熟,他也渴望被爱,当看到有的家庭同龄孩子可以去上学而他只能做童工贩卖人工果汁维持家庭生计,但这些对于他来说都是奢望。他深刻地明白母亲再次怀孕意味着有一个悲剧要降生,男孩是为了干活维持生计,女孩就是注定了“被结婚”来换取利益,最后亲手毁了孩子的一生。越穷越生,越生越穷,这似乎成了一个死循环,最让人难受的是,赞恩的经历只是叙利亚难民的一个缩影,还有无数的人苟活在这样的阴影下,甚至更悲惨的人生境遇。
在片尾,赞恩的笑容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他终于可以得到属于他自己的身份证明,这对我们来说或许并没有什么,但在赞恩看来,这是他人生黑暗隧道尽头的那一丝光芒,给予他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这部影片背后反映了当前叙利亚黎巴嫩一带的底层问题:高生育率高失业率,教育匮乏,普遍的童婚童工,难民身份等。很多边缘化化没有身份的底层人民仿佛对于社会来说只是透明人,为生计挣扎着,最终成为没有思想的生育机器。谈到生育话题,突然想起5月5日《日本经济新闻》公布的日本儿童人口连续38年出现减少,相对富裕的日本生育率在持续下滑,而穷困不发达的叙利亚地区却在屡创新高,且没有能力培养国需栋梁,穷困人口的跌增恰恰加剧了教育问题,没有学费去进行教育,为了生存下去而选择童婚童工换取利益,想要谋出入移民又滋生了难民身份问题,冒着生命危险逃离却要日夜心惊胆战地活在异国他乡。缺乏教育,没有独立思想是很可怕的,下一代孩子在父母的指导下继续重复这种人生,未来怎可期?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希望越来越多像拉巴基这样的导演愿意把这些故事搬上大屏幕,让生长在和平发展的中国朋友们可以引起深思,在战火弥漫的地方,尽管目前已经停火,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却扎根于当地人民身心中,世界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美好,以免重蹈覆辙。
毋庸置疑,电影是可以传播能量和文化的,在潜移默化之下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和见解,启发我们对教育问题的深思,引以为戒,开拓了自己的格局,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此类电影吧,相比一些内容老套的商业片来说,《何以为家》可以算是业界良心了。最后,愿大家都被世界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