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问题:写故事的人,分很多方式
一种属技术流:他受过专业的培训,是编故事能手,能用旁观者的角度写好故事
另一种属体验派:提炼故事,感同深受,特别入戏。他笔下的悲惨绝望与自己附体。
别管哪种写手,都需要积累好素材,处理好素材。
对于素材,没写的时候特有感觉,到写的时候,会发现有几个让人恼火的问题,一是,如何组织零碎的细节,放在故事中哪个位置更有效,上下文衔接不好,二是,无法对素材进行正确的取舍,写起来拖沓。
做法是:认真思考,然后把现有的问题有条理地进行输出。
一个人一次记住三个事物是容易的,但是如果材料多了就容易忘记。所以要求人去把故事进行大项分类。
分两种,一是想马上去写,不写马上就飞了,二是积累了材料但感觉实力写不成,害怕写起来把素材写瞎了。
就要求对素材进得有效地收集,有时候有素材但是不敢写,那就要尽量多地收集素材,找到素材的兴奋点。做法就是:第一把符合的素材故事兴奋点收入一个文件夹,第二是大量看电影,有目的地看电影,写爱情就看爱情电影,写惊悚的就看惊悚电影,看它们怎么表达比较好的桥段。在日常阅读中做一个有心人。
读纸质书:以清晰的态度划分世界文化等级,如果有条件可以在家里搞一个小图书馆。
读书笔记,摘抄:在敲字的过程中完成分类整理。
跟牛人交流:
然后去再去想句子、成语、比喻的方式,在写的过程中去补充完整。
不知道怎么写开头,不知道怎么写相识,就要围绕这个问题建一个档,把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删减、梳理。
第二个问题:如何在卡文的时候通过素材调动写作激情
卡文是任何一个作者都无法避免的。一旦有人这个时候介入,会非常生气
阻碍写作的是不是素材,而是情绪,会怀疑自己不该尝试,导致放弃,无能绝望。
要写打动过你的人,写你的忏悔,能写哭自己,常常都能看哭读者,你是否用心去写区别就在于此。
比如: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与一个加拿大男人的故事。她选择逃避。加拿大男人的等待与寻找细节。
当耗尽期望的时候,一个人就会失望地离开。
第三个问题:如何为你的故事提供最打动人心的素材
一个好故事要走心,如何引爆一个人情绪的内核,一动笔通常需要作者自己的代入
真爱是一件需要有参与感的事儿,对的感情会改掉你身上的戾气,会让你变得愿意付出,彼此成就。
奶奶家的饭,家庭条件差,舍不得吃鱼(细节):第一天炸过的鱼,因为女主没有来,奶奶捞出来,放在第二天重新下锅。好东西一定要留到你回来再吃。
上厕所的场景(细节):把这泡野尿献给了年少时不顾一切的爱情。
点题:我们飞在天空中,有人为我们歌唱,有人朝我们开枪,我们在路上失去,也在路上得到。
(细节):奶奶花二百块钱找了一个出山的面包车,她拉着我的手,这路不好走,也冷,以后不想回来,就可以不回来。
写平凡故事,要有代入感,写场景、诱惑、挣扎,要能打动人心。
打开自己的感觉与触角,少一点情绪的喧泄,少一点感悟,多一些场景的描写,始终记得我们都是普通人,把普通人的故事写得有共鸣,有泪点,才是真的牛。
你的脑容量有限,相信纸和笔,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看到一切有感触的,哪怕是一句对话,一个眼神,一本书,一个事件,火速记下来,一旦飞了,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