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造》
陶勇
29个笔记
07.医学窥镜
07.医学窥镜
通过从医,把每位病人的病例、人生故事和自己读过的书慢慢地串联在一起,像一幕幕电影,我从中更多地体会到平衡的道理。
“技”的阶段,主要靠的是勤奋和坚持,别人吃饭的时候我练习,别人睡觉的时候我学习,只有别人娱乐的时候我休息。
如果用水来比喻的话,这个阶段的我,处于什么都不是的时候,微不足道,如同树叶上的露珠,虽然渺小,但心中有光,露珠也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让我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去执着地付出。心中有目标,风雨不折腰,因为有理想,所以可以克服迷茫和困惑。
第二个阶段是“艺”的阶段,“艺”指的是艺术。
既会给观众带来一种美的感觉,自身也会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究其原因,在于创新和升华。
第三个阶段是“理”的阶段,“理”指的是哲理、道理。
学医过程中的所遇,会和生活、读书、旅行等看似不相关的所感发生共鸣,产生类比,很多道理在脑海里融合,逐渐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强大的、自洽的逻辑体系。
08.职业化信念
08.职业化信念
只要不是为维持衣食住行等基本生理活动的刚需所困扰,精神上的需求就像孩子一样总是嗷嗷待哺。
有理想和目标的人,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时,不容易晕头转向。
但问题就在于,如何树立理想和目标,变得豁达,拒绝迷惘。
一是以职业为透镜,工作中的诸多事宜,如同光线穿过玻璃透镜,在心中完全留不下痕迹,下班即熄灯。回家开启自己的人生模式,记忆点都在于家人的陪伴、闺蜜的聚会,在于远山,在于绿地,在于美食。
二是以职业为反光镜,工作极大地影响情绪,工作中的不顺、阻碍都被一丝不差地反射进内心,以致生活中的节奏也被打乱。工作成为负担,羁绊心智,控制情绪。
三是以职业为窥镜,找寻到自己的价值感和人生的意义。坚信职业是一种修行的“道”,职业中遇到的种种事情,折射进内心,引发思考,启迪智慧,提升认知,开阔心胸和视野。透过职业窥镜,看善恶、看人性、看生死、看世界。
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境界从低到高依次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哲学境界)。
想可能是因为自然境界是模仿,个体还未独立,生理上断奶了,而心理和行为方式上还没有断奶,而功利境界毕竟是个体已经独立,只不过是自私些,考虑问题的方式是一元一次方程,方程里唯一的X就是他自己。
09.自造人生观
09.自造人生观
在这样一个祛魅的年代……人们需要一个自己发掘出来且长期适合自己的人生观。
如果说医学主要是治疗身体、心理疾病的学科,那么有一种“病”是医学束手无策的——困惑。
首先,基因对人的影响很大。一个人的性格和处事风格,很大程度上由基因决定。常见的划分,例如“狮子”“孔雀”“考拉”“猫头鹰”。“狮子”指的就是创业型企业老大的行为模式:自我意识很强,说一不二,喜欢挑战,别人越是说干不了的事,他就越要去试试,而且他对别人的要求很高,别人不大容易和他亲近,容易产生距离感,和他说话超过三句他就会不耐烦。“孔雀”比较爱展示自己,所以特别在乎他们在别人眼中的印象,他们很乐观,喜欢跟人打交道,有人缘,好交际,喜欢得到认可、鼓励和赞美。“考拉”总是扮演群众的角色,不喜欢出风头,爱做重复的事情,乐于接受一成不变的生活和工作,不喜欢改变,最爱的就是维持现状。“猫头鹰”特别挑剔,注重细节,喜欢完成复杂的工作,他们做事进度不一定快,但质量基本上都特别好,他们富有工匠精神。一起吃饭的时候,“狮子”会三下五除二地把菜点了,“孔雀”会说这个菜单好好看,“考拉”会说你们随便点我都行,“猫头鹰”则会挑出菜单上的错别字。当然,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是混合型,几种特点融合在一起,只是某种占比多一些。
10.精神糖丸
10.精神糖丸
为什么得有点亲身体会的苦难来作为增加精神免疫力的糖丸?因为免疫系统是有记忆的。
留洋博士学位且颇有发展前途的妈妈给“牺牲”了,彻底由她来监督孩子上各种辅导班,用他们家的话来说,给孩子的教育做到了“三个有,三个没有”。
有主课成绩经常满分,有擅长的体育锻炼项目,有周末坚持艺术提升;从来没有看过电视,从来没有接触过电子游戏,从来没有不良嗜好。
为了做到这“三个有,三个没有”,不用我说,大家也能想象得出来,这家人是怎样规律地作息、紧张地安排、科学地设计,才能让孩子按理想的方向长大。
苦难太多了,行不行?精神免疫力的效果和遭受苦难打击的力度是不是成正比?
11.花钱卖烦恼
11.花钱卖烦恼
做公益,并不会得到物质回报,但可以降低自己的物欲和私欲,精神上得到更好的满足。
这句话,我同意一半。的确很多有钱人实现财务自由以后,投身做公益,但我也认识很多家境一般的人,也在坚持做公益,可见自己的私人财富达到了自认为足够的水平,就可以了。
做公益,并不会得到物质回报,但可以降低自己的物欲和私欲,精神上得到更好的满足。
12.老人的碎碎念
12.老人的碎碎念
老人的碎碎念是招年轻人烦的一个重要原因。单位本来就忙,生活压力本来就大,再一听唠唠唠叨的,有时就像火苗进到油锅里一样,炸得全家都一脸麻子。
老人因着年龄长,爱摆家长的架子,喜欢居高临下地干预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这种姿态其实常常让人感觉不舒服,而且他们的观点也并不一定正确。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过时的观点也许反而是错误的。
-- 来自微信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