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零垃圾之路,从认识“断舍离”开始。
接触“断舍离”
大概是18年11月中旬,在豆瓣上闲逛的时候,我接触到了断舍离的具体概念。
之前仅仅是听说过断舍离,大部分公众号的文章也仅仅围绕日本的神奇整理术展开讨论,仿佛这是一件家庭主妇才会干的事情。然而在豆瓣看了几篇具体实践的文章之后,我突然对断舍离产生了兴趣。
产生兴趣是因为在之前我有过类似的经历。随着心理与生理的成长,很多衣服已经不适合了,但是那些衣服却并没有被穿坏,有的还几乎全新,所以不舍得扔掉。最后家里常年堆积着人生各个时期的衣物,让我在看到的时候感到很心烦。
那些完好的衣物仿佛在提醒着我是一个不懂得惜物的人。可是我总是要长大的呀,这种浪费的错误难道应该由我的情感来承担吗?我觉得不应该,因为我的成长是必然,变化也是必然,我没办法让必然发生的事情去为可以不发生的事情承担责任,况且在那个阶段我还不是那个百分之百能够做决定的人。我觉得很难受。
有一天我终于做出了反抗,那时我还没有高中毕业,我不舍得、也没有权利扔掉那些衣服,我只能够将它们整理到一旁——因为我妈妈并不舍得扔掉它们,并且固执地认为我还能穿那些一点都不适合我穿的衣服。
于是顶着家庭的压力,我第一次为自己的空间改造做出了一些实质性的改变。这样我感到了自我的存在,也让我明白了一些关于家庭的道理(具体什么道理在此不做解释,以后会写文章讲到)。
认识“断舍离”
高中毕业后,我才掌握了买衣服的主权。然而我当时是一个完全不认识自己的人,我不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就随着高考压力的释放而冲动地购物,买了很多重复风格款式的衣服和以后很少用得到的物品。
其实早在初中的时候我就接触到了二手平台的概念,当时的平台是一个名叫“空空狐”的app。但是当时二手物品的售卖与消费并不流行,我也没有自己的网上资金,所以尽管有想过可以通过它买卖自己需要的东西,却没有行动能力。直到大一,我再次接触到二手平台“闲鱼”,与初中时不同的是,我有了资金,所以在大一时,我利用这个平台,用很便宜的价格添置了一些物品,也以低价售卖出了一些网购冲动消费的衣物。这样“冲动网购-二手卖出”和“二手买回-再转卖出”的行为模式一直持续到大二上学期。
我此前不知道的是,在二手平台上做生意是一件十分浪费时间、花费精力的事情。即使卖出去了一些东西,心中也会有不甘心,因为大部分都是五折出售,但是卖的是几乎全新的衣物。甚至我与别人交换的时候,换回来一些并不等值的东西,但是当初都是互相拍过照片的,我也不好说什么。渐渐的,我对二手售卖也失去了耐心,然而这时仍然有很多衣物想要处理,却不想浪费时间经营它。
我开始从源头思考问题。
如果从一开始就好好考虑,谨慎购买,会不会没有今天这么多烦恼?于是我想要不买衣服,直到弄清自己喜欢什么再购物。可是过了一个月,我发现这样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因为不去实践,我就不会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喜欢什么。我学着一个关注了六年的博主的方法,就是先买一些便宜的衣服,当作实验品,慢慢确定了,再买贵的。
于是,我又买了三四件tb小店的衣服,确实发现了不适合的风格,但是适合的依旧没有找到。
我决定,接下来的日子,先只买基本款。经过一段时间,我觉得这个方法是可行的。
“断舍离”行动有了初步效果
流行款仿佛每两个月就会变一次,但是永远流行的永远是那么几个样式。一开始经过商场时,我常常需要控制自己对美好物品的向往,而过了一段时间,当我看到橱窗里的东西是,我也会说“哇好美,我好喜欢”,会上前仔细观察抚摸,但是将其“占为己有”的想法已经几乎没有了,逛商场几乎变成了一项体育运动,因为我根本不会买东西。在决定实践“断舍离”后的三个月中,我只体会过一次心动的感觉,就是在“幻走”品牌店中有一件长款衬衫让我对这个品牌一见钟情,在两个月的纠结后,终于在19年春节从旗舰店下单了那件衬衫。这次,从我看中一件衣服到买下它,中间整整隔了三个多月。
对于这样深思熟虑的购物体验,我感到很满足。在拿到令我持续心动的衣服时我是满足的,在这三个多月中,我对自己的质疑、对这件衣服的反复观察、对这个品牌的探索都让我感到享受,我认为我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它让我体会到对待一件物品的态度应该就是这样真诚的,即使是一件衣物,我也要仔细考量它的图案、材质、纹理、剪裁样式、大小、风格,因为我想要自己一直喜欢它,希望它可以陪我久一点,就像在挑选朋友一样,我想要我们相处融洽。
这是“断舍离”入门者自身经历的和心得的一些分享,后面的文章我会讲到,我是怎样从“断舍离”延伸到“零垃圾生活”的。
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大家可以在留言区与我分享你们的故事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