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最清楚的是孩子,不管年龄大小。
如果你是真心爱他,他一定是感觉得到的;如果你是敷衍他,他也一定是可以明确识别的。这在当小东西们是婴幼儿的时候就分得很清楚了。这一切,在孩子清澈的大眼睛里,我们完全可以一眼读出来。
我这里讲的是学生,中小学生。当然,成人以后若是是非观念还很单薄,那是因为从小的认知教养被扭曲了。
对那种一出生就在身边长大的亲子关系姑且不论,这里我讲的主要是针对那些有几年在老家或者另外地方成长,后来回到父母身边感觉很难管教的孩子,还有就如我身边这种,学习方面因为在家里父母管得吃力了,交给我的孩子。
在一般成人的眼里,教育孩子,就应该来一个下马威,开始就立好规矩,这样以后就方便教育,是从严到宽的一个教育手段。其实在我看来不是的,没有这么简单,还多一个起伏:先是宽,再是严,最后宽。
这话怎么讲?每次说到一个话题,都是在我脑子里呈现我接触过的孩子的具体案例,然后展开讲述,于是大家就感觉我的文章接地气。
我一直认为,一个孩子的内心就如一块庄稼地,不长庄稼,那就长杂草。心思不在学习上(当然也包括专业技能学习)的孩子,男生女生都会出现各种让你意外的状况。
大概也有十年左右了,外甥女在老家不好好学习,成绩已经一落千丈。这可真是一个麻烦事!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孩子的学习一定是放首位的,重于赚钱,更别说别的一切了。于是让姐姐放下手头一切事务,回老家去管女儿。初中真是最叛逆的年龄段,对一个几乎可以叫“问题孩子”的中学生重新做起规矩来,可想而知。姐姐好几次边流泪边电话里倾诉她在女儿面前压抑的情绪:好说歹说说了不听,动手去打两下,那当然离得更远了,真想放弃,却又放不下。
全家人都给她鼓劲。我给她就讲一个道理:如果你根本无法靠近孩子,那么就别指望能管好孩子。一名医生如果不能让他的的针管接触人的静脉,那么有效的药物如何在患病的身体上起作用?所以不要说教,不要长篇理论讲道理,不要总是记着自己是妈妈。暂时放下“管教”的念头,可以去陪孩子去爬山,聊风景谈明星谈生活工作,除了孩子的学习其他什么都可以谈,她想吃什么了给她做,她要什么了给她买。关系好起来了,你们在一起的时间多起来了,说明她跟别人在一起聊的时间就少了,说话主题自然转移了。润物细无声地,你的教养目标逐渐渗透到了跟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当中了。
现在,外甥女是浙大的直博生,系里最年轻的女博士。当然,父母付出的心力无以言计,任何一个有出息的孩子,身后一定有不一般的父母在持续关注。而孩子自己的意志力,也不是一般的强,于是才有了今天。
我对家长讲过,在我这里,所有你们认为的孩子最头疼的学习习惯,甚至被人认为的心理问题,在我眼里其实都没有这些标签。孩子就是孩子,各种情况都有可能,但就是不能贴标签。
孩子来了,我不是急着给他做规矩,我是同步做着以下几样事情:一,逐渐观察这个孩子一段时间;
二,暗地里跟家长化大量的时间精力沟通,如何在家里立规矩,调整原先的一些不合理教养模式,不恰当的沟通方式,改变,从父母开始;
三,与此同时,我跟孩子也建立起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他们第一感觉就是安老师其实是很爱我的;
四,还有我这边无形中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在默默地规范着这个新来的孩子。
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内心接受了安老师。好,规矩来了:别人能做到的,你一定也不会落后对不对?“他们能做到的,我相信你一定也能做到!”做不到?人家怎么批评你看到过了哦,你也一定是这样被批评的。这种批评包括:作业太慢了就被没收了作业本,让爸爸妈妈来跟老师要;或者被没收的本子到了于老师那里了,你们亲自跟他去要吧我可不帮你们了!当然偶尔也会被我用铅笔敲打一下,而且一定会敲得有点痛才有作用。在有良好感情基础的前提下,孩子被批评了,也认为老师是为他好,不是因为不喜欢他才这样子做的。
如果你得到了孩子的认同,那么你的教育效果就会好。
再逐渐的,孩子挺认真自律了,安老师又很温和啦,这个时候也没有机会让安老师严厉了呀!当然他们心里知道安老师是不会允许他们无法无天的,于是心里多了一份敬重,敬畏之情。从前我跟班里孩子讲的最多的话是:现在不要你们说我好,十年以后你们再说,如果还是感觉安老师不好,那我是真的不好。结果我一离开他们,不出三五年,就陆续有孩子笑眯眯地反馈说:安老师,不用十年,现在我们就感觉你是真的对我们挺好的!
对于那种放任孩子的家长和老师,孩子虽一时图了快乐,但是内心是轻视的,想:哼,你又管不住我!所以我对给我做助教的家教老师讲:在孩子面前,你们不要只求孩子对你好印象,要有老师该有的规矩,你负不负责,孩子心里明镜一样的。
那种一开始就立规矩的,是相对简单粗暴的做法,容易操作,效果一定不好。无形之中就是在自己与孩子之间立了一堵高墙孩子就会口服心不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那不是真正的管得好。这样的老师在孩子心里也是被轻视的。
我这个秘诀仅限于父母分享,不能被孩子识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