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阅读层次总结
- 基础阅读,帮助我们摆脱文盲状态的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关键的目的是,你要能够理解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 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是最好的一种完整阅读法。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你去理解,这本书在谈什么;
- 分析阅读,是在无限时间中最好的完整阅读法。与检视阅读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有限时间,一个是无限时间,并且分析阅读是你要说出来,自己是如何理解这本书的;
- 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是一种最主动最花力气一种阅读法。是将某一个主题拿出来,去彼此比对书中一个一个的观念是什么。究竟相同在哪里,不同在哪里,互相如何支撑,能够形成什么样的主题观念,用来解释一个什么样的一个具体事物。
一、本章讲了什么
检视阅读才是真正进入了阅读的层次。而检视阅读分为两种:有系统的略读和粗略地阅读。对于刚起步的阅读者最好分开学,有经验的阅读者可以同时运用。
什么是刻意训练?
刻意训练其实就是把一个完整的动作,细分到最细最细的一个程度。不断地分解开,然后要求你一个一个动作的去训练,把每个动作去打通,这个就叫做刻意训练。
比如要学吉他扫弦,就要把这个完整的动作分解为几个不同的步骤去练习。首先,右手拨弦,左手按弦,然后左右手配合弹奏,每个步骤都需要通过刻意训练的方式去熟悉。当你掌握了每个动作,把所有动作结合起来的时候实际上是为你节省了时间。同样的,读书的时候把每个技术环节细分,目的就是为了在未来读书时间上更快。
可能找一些领域去做刻意的训练,不要随随便便的去开始实战,实战不好。“以训代练”就是你具体地去训练,这种实战的学习方式非常非常慢,但却是十分有必要的。不要追求一开始就快,很可能最后被那些扎实做刻意训练的人分分钟赶超。“慢就是快”。慢,就是分解开来学;快就是学会了之后,能更节省时间。
关于刻意训练可参阅《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二、如何理解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就是帮助自己对较为新奇的事物快速建立认知的方法论。 检视阅读,是对较为新奇的“书籍”快速建立认知的一套方法。
拥有理解的能力比读完这本书本身更重要。试着思考一下:当你看到一个陌生事物时,你会想什么问题?
认识事物的其他模型
- “体验尝试法”。你拿到了一个新的东西,你上去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拍一拍、试一试、用一用,这叫体验尝试法;
- “结构化展开法”。一层一层的打开,打开的这一层都打开全了以后,再往下打开,而不是打开一个点深入挖掘。整个检视阅读的第二部分,所谓的“粗浅的阅度”,其实就是结构化的展开法。它是把整本书打开,然后在很浅的层面上继续阅读;
- 问5W1WH。是什么?为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谁?怎么做?
- 掌握精通4层次法。
关于掌握精通四层次法
在成人学习理论中,有个六级掌握水平的理论描述,大约意思是,我们掌握一个领域的理论或者能力,按照从浅到深可以分为六个层次:知道/了解、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创造。为了便于对照,我们通常将分析、评估这两个层次称之为掌握;创造这个层次称之为精通。所以,整个方法论要表达的意思是:如果要在一个领域掌握并达到精通,至少要从“道术器用”这四个层次来考虑。
三、检视阅读的方法
(一)检视阅读前的准备
阅读=态度X技术。检视阅读是一个极其主动的状态,它需要你持续的保持在主动的状态下,一直带着这种主动的状态去做事情、去读书。如何保持这种状态?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就可以保证你进行主动阅读。用主动阅读的检视阅读方式,就不会陷入到“逗留”和“停滞”这种状态中去。
(二)检视阅读前的初始状态
什么情况下需要检视阅读?就是这本书你也没看过,只听别人说过,或者是不知道从哪获得了一些相关的信息,它对你比较新奇,同时你自己也没有大块的时间来深入的挖掘。(注:深入挖掘就需要分析阅读了)
(三)检视阅读的层次
系统性略读,就是整体对这本书的价值和主张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粗读,就是用一个很浅层次的阅读方式来了解这本书,从头到尾读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停下来查阅。
(四)易仁永澄检视阅读五步法
检视阅读必须带着问题:
- 这本书是个什么主题、什么分类,谁写的;
- 这本书是怎么构架起来的。按照要素结构,一个要素、两个要素、三个要素的叠加;还是层级结构;还是结构性结构;还是时间结构;
- 这个书的主题是讲什么呢?哪一些东西是它的关键词?
- 主要的章节和主要的章次是哪一些?
- 有没有哪些逻辑顺序可以供我参考的?
1. 看包装
(1)看书名
首先应该先看副标题,因为副标题才写着这本书在讲什么事。
(2)了解上架类别
了解书籍分类
(3)看作者
建议经常看一些固定人的一些书。你对一个人做一个整体的了解,相当于把他的整个体系你都能掌握在手里。
(4)看腰封
(5)看策划机构/出版社
(6)看版次和印数
通过“看包装”,一个简简单单的包装,只用一分钟的时间,你基本上可以获得:这本书究竟值不值得你大约看一下。
2. 看整体
(1)看目录
当你具备结构性(思维能力)比较强的话,看到目录就可以掌握一本书的一个主题。
(2)看序言
你如果对个人成长这件事情理解的比较透彻的话,你看序言就知道怎么看。个人成长它包含了这样几个部分:你的目的是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你的现状是什么;你的差距是什么;它提供了什么解决方案,帮助你从现状到目标的整个过程;你要具体怎么做。
在序言中,一个作者通常会跟你说: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我写这个本书的目标是什么;目标群体是什么;我这个书是怎么写的;这几章是写什么事的;那几章是写什么事的;什么样的人怎么看这本书……等等。你会发现前面序言写得越是清晰的,充分说明这个作者脑子很清楚。这部分很容易能看出来,这本书到底适不适合你。因为每本书都有价值,但是对于你来说是否有价值,那得另看。
3. 看细节
细节,其实就是关键词和关键段落。找关键词的高效的方法有这样几种:
- 翻到书的最后,找索引。
- 没有索引找引用——我从谁的别的书中引用了什么的话
如果那些关键词你全都知道,全都理解,全都会的话,这本书基本上你就粗浅的读一读就行了;如果你都不知道的话,那这个时候,如果这书对你来说还有价值,那你就可以考虑了,我是不是应该去分析阅读了。
- 翻开书随便去读几段。
通常翻中间靠前的这个部分,中间靠前的部分作者刚刚展开,这个部分看一段到两段,后面看一段,前面看一段,基本上看个三四段就够了。每一段都要看一页两页左右,就可以把细节弄清楚,让你知道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是不是就像外边包装一样说的那样。
4. 下判断
通过前三步“看包装”、“看整体”、“看细节”三看看完之后,我们要“下判断”。
第一,这本书是用一种什么样的逻辑方式来构建的?它是总分总的这种方式呢?它“分”的方式是并列分开,还是顺序分开?是按时间顺序,还是按重要级顺序还是按结构顺序分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顺序来进行分开?
如果你觉得能够理解这个逻辑,下面这件事就要判断的是,这本书是否值得深入。“值得”这两个字,我自己觉得我自己用这个字用得也挺好的,“值得”。什么叫“值得”?它符合你的价值取向。如果这说高了,就是满足你的价值观;说低一点的话,就是可以满足你当下的某一种需求。
符合了之后,还要判断是采用系统系略读还是粗读的方式,或者需要分析阅读。如果不能短时间内去读就放到目标管理体系中。
5. 粗阅读
所谓“粗读”的环节,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照相机式的阅读——对它整体来一遍。
两个原则:
- 中间不要有停顿。
- 保持一个较快的速率读完。
(五)检视阅读的收益
- 首先是了解。了解你面前的这本书是什么书,在讲什么,它是什么样的结构,它对你有什么样的价值;
- 了解这些之外,你还可以感知。感知和了解不一样,了解,好像用大脑,感知,好像是用心。用心感知的是,作者是否是诚心诚意的,还有这本书的关键词究竟在谈什么。
- 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书中特别明确的指出来,你用15分钟获得一个粗浅的了解,是非常非常值得的。节省了精力这个好处体现在两个点,第一,在脑海中构建一个框架。你知道你看这本书看到哪,未来你在使用分析阅读的时候,你不至于做白日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这也是快速学习法中我们称之为框架性、整体性学习法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第二,整体了解可以激发很多兴趣。
四、检视阅读&速读
用GROW模型来看,检视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是在有限时间内了解一本书。目标是什么?在15分钟内说出这本书在讲什么。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到底采用什么方案?
采用什么样的方案才能让美国人拥有在15分钟内说出这本书在讲什么呢?大家很容易想到速读,但事实上这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更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而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速读的课程真的只能解决基础类的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其他问题。表面上提高阅读速度,但是那个速度是有一个天花板的,这个天花板也非常非常的低。你用速读的方式,没有办法真正的提高速度。
基于这个视角上,作者提出了另外的解决方案。
- 采用检视阅读的方式。检视阅读“6+1”法或“五步法”的方式。
- 根本的解决方案——“提升理解力”。你只有通过理解力的提升,才有可能真正的提高你的阅读速度。
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而不是什么专心,也不是眼睛跟得上,也不是速度,关键在于理解。你如果真正的理解力上来之后,速度才能真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