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未曾知道的幼小“恶意”
许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孩子佯装天真活泼的微笑,却没有看到满目疮痍的内心。这个世界并非童话中描绘的那样单纯,这是我们成年人早已明白的道理。可是,我们认为如白纸般纯洁的孩子是不是也并非如此单纯?他们也有着最为原始的,毫无顾忌的“恶意”?
1用死逃离世界
成绩优异、乖巧听话、孝顺贴心,相信每一对父母都想要拥有这样的女儿。但是,他们的女儿死了。是自杀,选择用跳楼的方式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不满十五年。只留下了八个字“爸妈,对不起,我不孝”。为什么她不愿再看几眼世界?或许是因为世界对她满是恶意。被言语咒骂,被群体欺辱,被暴力殴打……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少女经历了多少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苦痛。所以,她逃离了这一切,用最无可奈何的方式——死亡。我们或许会觉得她懦弱,可是没有过同样经历的我们,是否有评论的资格?
2以后,我少了一个脏器
一次殴打,或许只是让他的皮肤青紫一片。可他们的殴打是持续性的,群体性的。多次的殴打让他的脾脏积血,必须切除。他做错了什么?不,没有。矮小、不顺眼、看着好欺负?未成熟的思想从不会考虑原因与后果。他们只知道,揍你一顿,我们很爽。纯粹的思想导致纯粹的恶,没有利益,只有自己舒服与否……
3“快,吃了它”
他只能吃下粪便。不愿意吃下它,等待他的就是棍棒。我们永远不曾知道,厕所的小隔间里发生过什么?他们或许被殴打,或许被泼脏水,又或许被逼吃下最令人作呕的秽物。一名少年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经受着不堪入耳的谩骂侮辱,小心翼翼地护住身体,不断央求加害者们放过。这种时候,他会想些什么?“为什么他们要打我?为什么他们不愿意放过我?为什么我的尊严像一块可以随意丢弃的破抹布一样扔在地上,任人侮辱、践踏?”他可能一蹶不振,从今以后不出家门,远离社会度过一生。因为他害怕会被再次伤害,再次唤醒那一天的记忆。他可能心灵扭曲,他会将所有受过的屈辱与痛苦加倍奉还。夺走他们的生命,断送自己的人生。
其他的,还有很多,很多。围殴、轮流掌掴、扒光侮辱、性侵……一起起都不亚于黑恶势力的所为。或许您认为笔者选取的事例是太过极端,自身的孩子与身边的孩子绝对不会遭遇这样的恶性事件。但是,您真的清楚吗?当我们认为只是同学间的小打小闹的时候,孩子幼小的精神已经饱受巨大的折磨。当我们认为事态轻微,不加以制止的时候,它可能会进一步升级为恶性的暴力事件。这是“恶意”,我们所不知道的“恶意”。这样的“恶意”存在于我们认为从未被污染过的净土——校园。孩子是天真无知的,可正因为他们的精神尚未成熟,所以他们的思考幼稚而浅薄。先天缺陷、后天残疾、成绩好坏、身材外貌……甚至只是因为看不顺眼。这些我们未曾知道,不曾了解的事件背后,起因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它却毁了孩子的一生。
二、“恶意”的扩大与循环
“恶意”存在着扩大与循环,由旁观者成为加害者,由小团体扩大到整个校园。
然后,由受害者成为加害者。
小小的“恶意”萌发,更大的,更广的,更深的“恶意”产生。
在每一个经历过校园霸凌的孩子眼中,错的绝对不只有实施霸凌的人。
还有那些旁观者。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冷漠应对,装聋作哑。
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目标,连与被霸凌者说话都要考虑再三,集体无视或者辱骂的时候一定要一起……
在被霸凌者的眼中:他们与实施霸凌的主要人员,同罪。
这个事例笔者只写下了一例,不是因为太少,而是因为太多。
当被霸凌者被霸凌时,同学并非是不知道。
可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却很少听到“班上的哪个同学被欺负了”之类的话。
因为他们小小年纪已经习惯像成人一般冷漠,明哲保身才是最重要的道理。
你被欺负了?
关我屁事。
你怎么不去死
她是一名单亲家庭的女孩,喜静,爱读书。
不知何时起成为了班里一个小团体的目标。
小心翼翼使用的钢笔在离开座位的一会儿就弯了笔尖,母亲亲手缝补的书包被泼上大块刺眼的墨斑,课桌里总是出现写满诅咒的小纸条……
她喜欢笑,一直在笑。
在一天课后,小团体堵住了教室门,“首领”拿起小刀打算划花她的脸,她仍然在笑。
因为母亲告诉过她,笑容会给自己带来好运,给别人带来欢乐。
因为她除了笑以外,什么都做不到。
“老娘最不爽的就是你随时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是不是在把我们当煞茶?!”
她被彻底否定。
渐渐的,她成为了分组时永远剩下的那一个,打扫时被扔给脏活累活最多的那一个,摔倒时谁也不敢扶起的那一个。
她自杀了。
死之前写下:“如你们所愿,我去死。”
他是一名死刑犯
因为他将一把尖刀数次捅进了孩童的身体,十几刀后,孩子没有了生机。
当他认为女儿被欺负时,他使用了最为粗暴,最为无知,最为残忍的方式进行报复。
网络上因他感叹“父爱如山”。
或许是因为他引发了被欺凌者的共鸣,做了他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可是,他将要死去。
留下再无依靠的女儿与妻子。
法律没有裁决他们,我亲自裁决
一天午后,闭锁的教室门内。
几名男孩正在对一名少女实施性侵。
在不断的祈求声中,扒光她的衣服,用最为下流粗鲁的语言侮辱,然后……
这个事件轰动全城。
可是却因为几名加害者的年龄,判决结果大致如下:
主犯三人未满十四,逃脱罪责。从犯一人已满十四,被判七年。
后来,女孩得了自闭症。
中考时没去考场。
她的父亲,携带着利刃。
在大庭广众前割断了每一个加害者的脖子。
他成功地复仇,但是女儿失去的东西再也不会回来。
扒光衣服,抽她耳光
她没有被爱过。
母亲也是,继母也是,她们从未给予过她亲情。
被忽视,被冷落,被放弃……
除了她自己,没有人知道对女孩抽下耳光、皮带,扒衣后拍下身体的时候,在想些什么。
或许在渴求他人的关注与关心。
或许是在报复自己受过的一切痛苦。
最终,她与五名女孩一起,
小小年纪进了监狱。
他们本是受害者,之后成为加害者。
因为自己经历过的,他人可以理解,可是永远做不到感同身受。
施加在精神与肉体上的双重痛苦,逐渐扭曲脆弱的心灵。
他们不能原谅所有伤害过自己或自身所爱的人们,并且想要加害者受到应有的惩罚。
所以他们用粗暴并原始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愤怒。
夺走他人的生命与尊严,成为加害者,让对方与其家庭承受自己受过的苦。
最终,成为“恶意”的循环。
三、“孩子,我们永远在你的身边。”守护每一个因为”恶意“受伤的孩子。
笔者将校园霸凌分为早期、中期、晚期。
每个时期拥有着不同的解决方式。
早期
我们并未知道孩子遭遇了霸凌,或发生时间较短。
可是已经开始出现反应,诸如:
1不愿意去学校
2变得抑郁、暴躁、沉默寡言
3身体上出现不知道的伤疤、青紫……
问及孩子发生了什么的时候,如果孩子说了。
很好,解决方式单纯而守序:第一时间带上孩子去到校园里,在班主任的陪伴下,指正所有欺负过他/她的人。
向班主任要到家长们的联系方式,约好时间、地点,
详谈事情的解决方式。
在开始约谈时,一定要让班主任在场。
这样做有三个好处:
1提高孩子心目中形象,让他/她明白我们的在乎。
2在校园内让霸凌者们明白自己的孩子有为他/她做主的人。
3在霸凌者家长及班主任内心中留下“他的家长不好惹”的印象,让他们有意无意提醒自家孩子及班上孩子的行为。
但是最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小小的伤口放着不管会感染、扩大,成为脓疮。
我们习惯用成年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可孩子很难达到超乎年龄的成熟。
他们幼小的心灵只会考虑一件事,那就是:他们欺负了他/她以后,什么事都没有,我们也一起来。
可是当孩子不说时怎么办?
为什么不说?
因为校内存在着可笑的潜规则:你被打后告诉家长、老师,你就是懦夫。
或者是被威胁,已经习惯了被伤害。
这种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注意了:
1直接与班主任联系。
说明情况,请让班主任与其他授课教师注意孩子在学校的行动。
2不告诉孩子,在校门口等待。
因为校外的校园霸凌占比第二位,我们很可能会找到蛛丝马迹。一旦发生,必然要制止。
3录音笔。
隐蔽的、小巧的、不易发现的,瞒过孩子,瞒过霸凌者,之后作为有力的证据惩戒他们。
中期
我们已经知道了孩子遭受霸凌,时间已经不短。
我们听到孩子被伤害时,通常将“你怎么不告诉老师?”,“你怎么不骂回去,打回去?”,“为什么他们不欺负别人欺负你?”挂在嘴边。
我们很忙,不愿意让“小打小闹”占据宝贵的时间,还不如考虑一下怎么冲本月业绩。
可是当孩子已经被长期的霸凌,内心变得极其脆弱敏感,他们哀叹自己的无可奈何,只希望作为父母的我们守护他们。
这样的几句话,无异于在孩子破败不堪的内心上再划下几刀。
他们反抗过的。
他们挣扎过的。
正因为老师的口头教育招来更可怕的欺负,正因为自己一人的身躯比起霸凌者们太过弱小,所以他们——无可奈何。
无可奈何……
连至亲至爱的我们都不愿意去帮助他们的时候,谁还愿意帮助他们?
所以,我们不是应该用老掉牙的几句话应付。
而是用成年人的方式解决问题。
请注意,是成年人的方式,并非成年人的思考。
碍于人情世故,我们适应着社会的规则。
金钱、人脉、势力……
可是我们不应该将他们带进校园,重要的是为孩子讨回公道。
报警与曝光。
霸凌者的行为已经构成了侮辱罪及伤害罪。
相信公安机关,相信法律,他们一定会为您的孩子讨回公道。
收集证据,并且让公众知道已经报案的事实。
相信笔者,网友们中类似经历的人们永远是您最坚强的后盾。
如果当学校不愿意让霸凌者
记过、处分、赔偿的时候,
您可以层层上报,绝对会被重视。
让所有人明白未成年人一样要为自己的所行所为负起责任。
但是,
教育孩子以暴制暴,是对法律法规的蔑视与不尊重。
让他信奉起“力量为大,强者为尊”,认为拳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他/她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霸凌者。
您可以让孩子学习柔道、散打、拳击,
制服霸凌者后告诉老师。
记住是制服,并非“打架”。
晚期
这是在中期的时候不愿意告诉我们,或者是告诉了,却被我们一直所忽视,长达一年以上的时期。
他们已经对世界失去了信心,只在思考怎样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们会携带着一把利刃,捅向的是自己,或者是那些霸凌者。
他们想要用自身或他人的死亡,向世界控诉:我究竟做错了什么?
可是我们没有察觉到这些,许是察觉了却没有发现其严重性。
多方的不作为,让年轻的生命轻易流逝。
想要拯救他们,只能请教心理咨询师。
为什么是请教,不是请。
因为他们已经不信任外界。
仿若一只海胆般,竖起带毒的尖刺,保护脆弱的内心。
这个时候,作为双亲的我们或许是唯一能够接近他们的人。
给他/她一个拥抱,回想起心理咨询师教授的技巧,小心翼翼地剥下故作坚硬的外壳,靠近满目疮痍的内心。
请对他/她说一句:“孩子,我们永远在你的身边。”
因为,
你是我们唯一的所爱。
每年报道过的恶性校园霸凌事件不在少数,那些没有浮现在大众视野的更不计其数。
作为曾经校园霸凌的亲历者,我写下了这篇文章。
让大家看到校园霸凌背后的“恶意”。
文章中的故事部分来自于被报道过的真实事件,部分来自于陈岚女士的书籍——《我们为什么被霸凌》。
或许这篇文章会很快被明星绯闻淹没,但是我只想为被校园霸凌的孩子们发声。
以后,也会这样。
本文章首发于——【亲知育】,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章部分图片素材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