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成长,是一个反复、艰难、有趣且有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贯穿着整个的人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心灵的蒙蔽、启蒙与觉醒经常交替发生。
通常而言,心灵的启蒙与觉醒来自于思索宇宙和生命的本源,分辨人性的正负和优劣,反思自我的需求、期盼与言行,读懂自我和他人的内心世界。与之相反,心灵的蒙蔽来自于思想和行动的自闭、怠惰与胆怯,来自于由此引起的思考和实践的闲置。心灵的蒙蔽又源于无视宇宙运行的天道,失去对学问与真知的挚爱与崇拜,丧失对探索未知的好奇与冲动,丢失对于美好事物的体验与感受。心灵的蒙蔽还来自于屈从世俗,迷信形形色色的标准答案,习惯于从众与随波逐流,怠于对生活的持续改进,并且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个性,停止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
人如能进入心灵启蒙的激活状态,就会从日常工作和繁杂琐事中抽离出来,在探求真知和思考人生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觉醒或顿悟。反之,如果一个人长久地沉浸于市井,一味地争名逐利,过于在乎世俗的眼光,经常地患得患失,那么他将表现得心浮气躁,钝化自己对生命和自然的感受能力,并且容易和丰富的生活体验擦肩而过,和深刻的思想灵感失之交臂,在黎明般的觉醒面前错失良机。这样,尽管岁月的年轮在一圈圈地增长,心灵却依然处在半开化或蒙昧状态。
对于多数人来说,生活从来不会是故事中描绘的莺歌燕舞,也不会是童话世界中演绎的四季如春和诗意盎然,很少从天而降的馅饼,罕有撞在树上的白兔。现实中的人,更多地是要经历岁月的蹉跎,风霜的吹打,荆棘的刺割。需要穿越道路的泥泞,迎战变幻的风云,甚至对抗黑暗的锤击以及突如其来的狂风骤雨。真实的生活,常常需要一个人付出百倍于他人想象中的艰辛、眼泪和汗水。
生活之严峻,其根源来自于人性的弱点,来自于人的强权、等级、依赖、破坏、懒惰、轻慢、自负、虚伪、傲娇、封闭、怯弱、迷信、猜疑、暴虐、固执、无聊、嫉妒和憎恨之类。但是人性中同样也存在着与其弱点相对应的优点,它们是自由、平等、独立、创造、勤奋、尊重、自省、真诚、谦虚、开放、勇气、质疑、信任、仁爱、明达、幽默、宽厚和博爱等等。
觉醒、智慧与积极的人生,就是懂得如何召集人性中的优点,去对抗和置换人性中的弱点。进取与充实的人生,更是要依靠广义上的爱的激励:爱真知甚于爱名利,爱世界相似于爱自己,爱自由权重于尊权威,明是非优先于站立场,爱健康先于图享受,追艺术战胜爱金钱,守规则胜过讲人情。
那么,人的一生如何算是开启了智慧?接近了觉悟、充实、进取与成功?也许智慧和觉悟的生命,是由起初的复杂与迷茫,历经九九八十一劫的磨难,最后水落石出,铅华洗净,返璞归真的心灵朝圣历程。称得上是充实、进取与成功的生命,该如罗曼罗兰所言:“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需要像尼采声称的:“人犹如树木,越是要向上成为参天大树,根基就越是要扎进黑暗的大地深处”。也当如维特根斯坦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而当代思想骑士王小波关于幸福的定义,却在平实与达观之间,溢出浓厚的生命达观:“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此话在我听来,不愧为是悟透生命之道的,爱智慧者的箴言。
在人类的精神史上,像上述那样,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自我成长,探索人生与世界奥秘,崇拜和追踪智慧的人灿若星辰。这些人像是一群信仰坚定,脚步坚韧的跋涉者,也像是一群接力的勇士,他们义无反顾行走在安徒生笔下的“光荣的荆棘路上”。持有他们这样求真务实精神的人,即使其中一些最终经历了不幸,也毕竟给世界留下了丰富深刻的精神遗产。
这些人中的佼佼者当如16世纪末的大思想家康德。康德从出生到去世的大部分岁月,都是在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如今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的首府)生活,尤其是当他从柯尼斯堡大学毕业,做了5年家教,在近30岁时回到柯尼斯堡大学任教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他的家乡。从那时起,他的生活作息极具规律:每每下午4:30分过后,人们便能够看到身材瘦小的他,身着灰色大衣,持着手杖,在那条能够触发沉思,长满树木的石灰小径上散步,无论春夏和秋冬。以至于有人猜想,在康德的一生中,他可能从未去到过离家60英里远的地方。但是他通过在“哲学小径”上深思而写就的“三个批判”巨著,思想的触角却是几乎穷尽并囊括了人世间真善美的方方面面。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这部鸿篇巨制中,康德通过纠正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理论和休谟为代表的经验论各自的不足和缺陷,然后综合它们的精髓,提出了自己的“先验认识论”,发起了认识论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同时构建了在人类精神领域内可以让科学、艺术和宗教各得其所,互不冲突的体系严密的哲学大厦。成就与建造了人类思想史上,从古典到现代之间的坚固桥梁和宏伟丰碑。
因此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那些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人物,知道听从天道的启示,能够顺应天道的引领,他们既不迷信神灵,又非一概地否认灵魂与来世。他们相信,人对于包括精神在内的事物的认知依然有限,科学并非万能,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永远在路上。正是这种探问无止境,世界真相有待不断地接近的认知,才是生命意义和人生乐趣的根本所在。就如孔子所云:“朝闻道,夕死可矣”。人生也因为不断地寻道、闻道与悟道,一次次地挣脱迷茫,一关关地穿越险阻,不断接近豁然开朗与大彻大悟而值得一过。
每当回想起那些走在光荣的荆棘路上,前仆后继的先知们,总能让人增添前进的勇气与思想的觉悟。他们的事迹在昭示着人们:所谓理想与充实的人生,不应该是养尊处优、从众媚俗、难得糊涂等行尸走肉般的自我麻醉。理想与充实的人生是自由平等、勤奋求索、百折不挠、热爱生命、珍视情感、自我反省与自我超越的终生历程。是既知道人生的深度和广度,又懂得此生的限度和长度,最终打破此岸和彼岸、物质与精神、自在和他在的界限与对立的人生,也是灵魂和身体取得永久和解,使得它们能够谐调一致地行动,减少事物中紧张的两元对立和分裂的人生。
如果人能够历经惊心动魄的千锤百炼做到上述种种,那么他的生命就可能步入以下的至臻境界:视野因高瞻而远瞩,生命因勇猛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