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团队我们阅读过两本有关“成长”的书,一本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她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与成长型,并在书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第二本《完整的成长》它是由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与儿童心理学家,中国蒙特梭利第一人孙瑞雪女士所写,她用辩证举例的方法告知读者完整的人不只是认知的人,而包括——身体的、情绪的、感觉的、心理的、精神的、心灵的,给予儿童一个完整的成长历程,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我们才有可能使儿童创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本月也是一本有关“成长”的书——《论人的成长》,他又将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内容和体验呢?抱着强烈的好奇心我翻阅起本书来!
01关于作者
对于作者,罗杰斯我并不陌生,考编时重点对他的理论进行过学习,他与提出需求层次理论的马斯洛同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当时为了记住他们的相关理论在草稿纸上不知画了多少次对比表格,至今还记忆尤新。“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对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目标的制定,都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在本书中,罗杰斯将自己真实的成长经历进行呈现,并加以分析,他的描述完全没有包袱,没有一点点的顾忌,很客观,他完全把自己当做了一个案例,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从他的成长经历中,发现总结出人本身的意识对自己成长的重大作用。
02关于沟通
在第一章中,作者讲述了沟通的技巧,不妨让我们再次温习回顾。
1、细心倾听的能力
真正的倾听是能听见一个人的内部世界,能够与他达到共鸣。倾听不是给对方建议,不是附带评价,或者尝试分散别人的注意力。有时候认真的倾听就足以给别人带来温暖和美好了。别人会觉得“谢天谢地,真的有人懂我了,有人体会到我的感受了”
2、被人倾听的喜悦
当自己体验到恐惧、内疚、绝望、迷惘等情绪时,有人真正倾听你,没有想改造你,自己就能够用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活,很多不可解决的事情得到了解决,很多看起来不能解释的困惑也变得清晰。所以在被认真倾听的时候是非常愉悦的!
3、做更真实的自己的能力
真实真诚的做自己,也是和别人良好沟通的前提。真诚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用恰当的方式疏解,若是长时间压抑自己的情感,会的以扭曲的、带有攻击性或伤人的方式爆发。
4、更加自由的给予和接受爱
爱别人要像喜欢落日一样,不是因为它是我们控制的样子而喜欢它,而是喜欢它本来的样子。重视和喜爱一个人,是充满欣赏的喜爱,而不是占有式的喜爱。在一个团体中,做一个能给别人带来温暖和关怀的人。
03关于感悟
人需要成长,寻找最真实的自己,真诚,坦然,便更自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像到处都充斥着呼吁“做自己”的口号,好像每个人都是无奈地扮演着不是自己的角色。以前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也有这种想法,认为自己很胖,不美,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不如别人,自卑、少言寡语、时而烦躁不已。我渴望做自己,让自己静下心来读书学习“接纳自己,努力做好自己,就是成为自己”。
我应该允许别人做他自己,尤其是我的孩子,我的学生,我不该让她们成为我渴望的样子,而应该让她们成为她们自己渴望的样子。我相信没有谁会天生渴望自己是“差的”“不好的”。不能让我的期待束缚了他们的成长。正如作者所言,允许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与我有不同想法、目的和价值观,让他成为他自己,让他成为与我完全不同的人,成就他的自由发展。不能借由爱的名义控制他。对于我自己来说,努力做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人,有缺点有不好的情绪时,都要接纳那时候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