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七个习惯确切的说,应该是一个高效人士的性格构成。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内心的那个声音是,这本书如果5年前看,我可能会少走很多坑,这本书里的这7个习惯,有6个在没有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按照这本书里的在做了。这里不是要吹嘘什么,只是想表达,我们应该感谢所有的痛苦、不适感、焦虑、忐忑、突发问题、棘手事件等等。有句古语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无不如阅人无数。一个人的气貌,和他走过的路,遇过的事儿,阅过的人成正比。这里啰里吧唧的一大顿,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自己要表达什么,言归正传,开始我们的读后感。
前面说了,这7个习惯就是一个人性格的重塑建立,回想自己活过得的这40来年,一个最直接的感触就是,但凡让你成长的都是让你痛苦的。无论青春期的小弟弟变大,还是学生时代的早自习晚自习,乃至工作中的成长。所以,我现在很享受每一次让自己痛苦的过程,虽然这一过程的痛苦那么撕心裂肺,口里的溃疡成片的长,失眠,便秘等等,但这就是成长。其实,我这里想表达的是良好的习惯越早建立,对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正向的赋能,如果我能从学生时代就开始运用这7个习惯,那么我相信我一定不是现在的这个我,但是,人生没有如果。这7个习惯,越早知道,越早养成这7个习惯的人生,应该均会是多一些坦途,少一些崎岖的人生:
里面打开那扇改变的门
从之前保留了一个书单,叫“一个烂名辜负一本好书”,这本书就榜上有名。
正当水星逆行,诸事不利,身心俱疲,劳心伤神的时刻,在一辆开往拉萨的列车上,翻开微盘下载的盗版mobi(据说微盘6月份就要停止免费开放服务了,情何以堪!作为一个物质匮乏的读书人,本人表示不服!)。果然是本好书,科学有营养。读完觉得这本小书的可贵之处恰恰不是教给你如何做一个高效能人士(噱头啊噱头),相反,是教你如何做一个高品德的人。
书上一开始就讲,变化的世界,不变的原则。用中国的老话讲,就是万变不离其宗。道理谁都懂,遇上事的时候谁也会怕。所以作者告诉你,不要怕,你为人的原则就是你在俗世沉浮的定心石。
先说作为一个社会人,当今社会对人的要求变了,二战之前我们的社会推重个人品德,但如今大家只讲个人魅力。但是“个人魅力”岂是说有就有,苦苦追求而不得者,往往走上一条歧路,练了一身糊弄别人的障眼法,它赋予你各种手段去取悦、迎合、征服对方。可是表里不一的人总有见光死的那一天,大风大浪之下,伪善的人总会暴露出真实的想法。
“生活就应该坦率地面对自我”,这是这么多年走了无数弯路我自己的体会,作者苦口婆心第一章就摆明这个道理,下笔相当真诚。
在个人原则确立的基础上,一个人还需要在身体,精神,智力和人际方面坚持不断地进行磨炼。快进入30岁的今天,时间这个维度变得越来越可见。几乎不再使用“没时间”这样的借口。你不是没时间,你是不想做。
除此之外,有一个点特别触动我,就是关于聆听的告诫。这里要谢谢小猴子。因为说到聆听,她是我认识的人中最知道如何聆听的人。看过书里的阐述,才明白“聆听需要情感力量的支撑, 需要耐心、坦诚和理解对方的愿望,属于品德的高级范畴。相较之下,以低投入的情感给出“高高在上”的建议要容易得多。”
小猴子是有仁心的人,她对信仰的虔诚在我认识的人中无出其右者。她告诉我,倾听别人的同时,她能看到很多,包括你心中已有的答案。而你的聆听到底真诚不真诚,说话的人马上就能察觉的到。
然后呢,就发生了很神奇的事,上次出差,我和吉利聊天。我一直认为,他在设计工程师的外壳下,有一颗文学的心。有天晚上,很晚了我们从场地回到临时出租的小公寓,在夜色里我开始怂恿他写一本书,写写他在中国的见闻,他的感悟,然后呢,他一定不要忘了在封面的内页上写上“献给JS”这样的题字。一开始他极力否认,然后开始讲他写的一些电邮和收件人的反馈,然后讲到他在别人婚礼上的祝词,最后,他讲到他叔叔去世时他一串不可思议的行为,和那份惊世骇俗的悼词。他就那么平静地回溯自己的过往,可是我突然忍不住就开始掉眼泪。那个时候的感觉很奇妙,就好像你在聆听的过程中让别人进入了你的内心,你自己退到一个很脆弱的位置上,可你却拿到一张入场券,经历了一场你在时空界限内原本无法参与的事件。
这样的感受如此丰富,令人感恩。
也许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它不是告诉你一些使用守则,而是让你知道,你生活中还隐藏了无数你从没留意的门。而这些门,只能从里面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