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家长焦虑地问“孩子胆小怎么办?是不是教育方法出了问题?”
其实孩子胆小应该从以下两种情况来看:
一、孩子天性。
有的孩子天生谨慎。我家俩孩子,老大就性格谨慎,当初春天掉落地上杨树的毛毛,玉兰的花萼,松树毛毛,他都不敢踩,直接爬大人腿上,要求抱着走。二宝就是各种尝试。
这种需要在身心养育过程中,看到孩子的个体差异,不比较,不焦虑,淡定处理。要知道,谨慎的孩子不容易出危险。在接纳的基础之上,让孩子多观察,等他发现的确没有危险了,他就会慢慢接纳,给谨慎的孩子,留足认知的时间是关键。
二、教养过程中,如果父母保护太仔细,也容易导致孩子胆小。
不要跑,会摔倒,摔疼了。
不要动,会扎手。
不要拿,会烫伤。
……
当这些限制多了,孩子会感觉周围都是危险。自然就容易陷入胆小状态。当然也有勇于尝试的孩子,发现“这也没大人说的那么危险嘛!”于是之后容易把言过其实的大人的话当耳旁风,真正遇到危险时,反而无法做出正确判断。
这样的情况,家长要学会首先解决自己的焦虑问题。同时,客观且实事求是地去认清哪些是真正的危险,哪些虽然有一定危险性,但是可以让孩子去适当探索。
三、育儿过程中,家长这样做会提升孩子正确的判断力:
1.给孩子以探索的自由。
让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可以去做,但是要用对的方式和方法。
2.放下焦虑,给孩子以安全后盾般的支持。
如果孩子去探索,在可控范围内,密切关注孩子的行动,适时提供保护,但不要把这种焦虑传递给孩子。
孩子在探索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你作为他的安全后盾,会更加专注,同时也会更家安定。安定的状态反而更容易注意如何采用安全正确的方式。
3.温柔而坚定地制止。
那些真正危险的事情,在探索期的孩子去做的时候,将他抱离;在孩子能够交流的时候,耐心但坚定地告诉他“不可以”,并告诉他相应的后果,不要为了担心孩子做这件事而刻意夸大。
4.区分做事的环境。
有些事情在一些环境下做有危险,换个环境就没问题。那么,在孩子想做某些事时,将他带到安全的环境。比如,孩子爬到桌子上蹦蹦跳跳,担心他会掉下来摔伤(当然桌子上跳也不符合一般规矩和礼仪),把他抱到客厅或者室外平地,和孩子一起跳。
相信做到以上几点,并持之以恒,将会极大地提升孩子的判断力,让他既不莽撞,又不会过于胆小。
本文作者:晨光微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