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五
来自《第二章 思维模式解析》
P58
问题:是不是我们的一切都可以被改变,是不是我们应该去改变所有可以改变的?
成长型思维模式相信能力是可以被培养的,但它并不能告诉你,你能改变多少,或者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获得改变,而且这也不意味着所有的事,包括自己的喜好和价值观,都可以被改变。
有一次,我在出租车里,司机正在收听歌剧。因为想聊一聊,我说:“你喜欢歌剧?”“不,”他回答,“我讨厌歌剧。我一直都很讨厌歌剧。”“我不是想打听,”我说,“那为什么你要听呢?”他后来告诉我,他的父亲是一名歌剧爱好者,一有机会就会听古董唱片。这名已经中年的出租车司机这么多年一直在试着培养自己对歌剧的兴趣,放唱片、研读乐谱——都没有任何用处。“饶了你自己吧,”我建议他,“有很多有教养、高智商的人都欣赏不了歌剧,为什么你就不能把自己当成其中一个呢?
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不意味着每一件可以被改变的事都应该被改变。我们都需要接受自己的一些不完美之处,特别是那些并不会给我们自己或别人的生活带来危害的。
固定型思维模式妨碍人们发展和改变。成长型思维模式是改变的起点,但人们也必须做出判断,对什么样的事情付出努力并带来改变才是最有价值的。
「A2,规划运用」 什么能力你不应该改变
请梳理一下你自己关注的能力,这些能力你都特别想拥有、想能擅长,现在请静静的想一想,哪些是你不应该去改变的,并说说你的思考。
改变的力量
我想拥有的能力就多了。比如思辨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不过有些却是自己自己压根不感兴趣的,或者是以前完全无法逾越的。不过现在觉得,这些都可以试试。至于做的好不好,达到哪个程度都没事,重要的是,是不是愿意去尝试着改变。
目标:创造说的机会,以帮助语言表达。
行动:
1、从明天起,微信聊天,改用语音的方式。除非特殊情况,如:发通知,或者自己不方便的情况下。
2、一周至少抽3个晚上与孩子一起看书半个小时,并让她督促让我把故事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
拆页六
来自《第三章 关于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P65
爱迪生不是一个单纯喜欢鼓捣小发明的人,也不是不谙世事的书呆子。这个被称作“门洛帕克的奇才”( The Wizard of Menlo Park)的人其实是个精明的企业家,他清楚自己的发明具有的商业潜力,甚至知道如何去讨好媒体------有时他会去打压别人,让自己成为一项发明的唯一发明者,因为他懂得如何宣传自己。
是的,他是个天才,但他并非从小就是天才。他的传记作者保罗•伊斯雷尔( Paul Israel)通过对他所有信息的了解,认为他当时在家乡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男孩。虽然年轻的爱迪生喜欢做实验并对机械方面感兴趣(可能比其他人更投入),但是研究机械和技术不过是每一个普通的中西部男孩都会有的经历。
最终令他出类拔萃的是他的思维模式和努力。他从始至终都是个好奇心强烈、喜欢拆拆补补的小男孩,不断寻找着新的挑战。在其他年轻人都已经在社会上自力更生很久后,爱迪生还搭乘着火车从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学习关于电报的知识,通过不断地自学和发明,从电报员的岗位开始不断升职。他对自我提高和发明的热爱从未间断,但令他的两任妻子失望的是,他只会把这种爱投入工作。
关于能力和成就,我们有很多错误的想法,特别是我们总认为,是那些孤独、聪明的人突然间发明了了不起的东西。
然而,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 The Origin of Species)也是经过这个领域里多年的团队协作、与同事和导师们的上千次讨论,废弃了数篇草稿,奉献了半生精力,才最终完成的。
莫扎特也是经历了超过10年的酝酿,才创作出今天我们仰慕的作品的。在此之前,他的作品并不是原创的,也没有那么出色,实际上只是将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进行大块拼接而已。
P78
固定型思维模式会限制人的成就。它让人们的头脑中充满了干扰信息,让人们不屑于努力,毁掉学习策略,也会让其他人变成审判者而非我们的同伴。无论我们是谈论达尔文还是普通的大学生,想达成重要成就都需要明确的关注点、全身心的努力、无穷无尽的策略,还有学习中的同伴。这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能够给予人们的,也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帮助人们发展能力并结出丰硕果实的原因。
「A1,激活经验」 成功人士的努力有哪些
你崇拜或者仰慕的一位成功人士,他/她不是个仅靠非凡的能力并没有付出什么努力就取得成功的人。你知道他/她为了取得成就付出了哪些巨大的努力?(如果是你身边的人,如果你不清楚,那么去问问他/她。)
她的努力,知多少!
几年前,我在一家当地很小的一家幼儿园里工作。虽然小,但是那里的园长却非常的努力。记得那年大班只招了7个孩子。她为了稳固生源,下班后带着我一个家一个家去做家访,与家长讲解我们幼儿园的理念以及孩子的表现情况。那几天我们每天几乎晚上10点才回家。
她总是那样的刻苦。到了周末也不歇着。还总是在家里做计划,策划学校的活动。可能是太专注于工作,所以她的老公在她最努力的时候背叛了她。
即使这样,她也并没有放弃做教育,她离开了伤心地,卖了当地的幼儿园去重庆开疆拓土,几乎每天我都能在朋友圈里看见她四处学习、读书打卡等信息。也看着她从园长变成了园长督导。给重庆许多园做指导工作。今年她自己也再次创业了,在当地办了一家2000平的教育机构。这可是她多年来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而这背后却有些太多不为人知的努力与付出。当年生源少,她迎难而上,找到解决办法,去尝试,去挑战。面对离婚,调整好心情,继续努力前行。一个成功的人的背后的心酸又有几人知。若想成功,首先,自己得努力。如她一样不抱怨,而是积极的面对。天道酬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