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
中年危机,每隔一阵就要闹上一回,一直是今年的热门话题。从“1988的中年女子”,“34岁老来得子”到“保温杯泡枸杞”,再到“人到中年职场半坡”,中年危机弥漫网络。
闹来闹去,中心思想就一个:咱中年人累啊,咱中年人辛苦啊,咱中年人不容易啊。
引申出来的感慨就多了:首先是,亲戚朋友你们要理解,混得不好不是我的错;然后是,社会同胞你们要理解,对咱中年人多点支持;接着是,企业老板你们要同情,不要开除咱中年人;最后是,政府部门你们要体恤,帮帮咱中年人。
人活在世上,如果不是稀里糊涂地活,其实哪个年纪都该有危机感,能感觉到压力,感觉到焦虑。这不是什么坏事。
只不过,人年轻的时候,对未来的想象一片美好,哪怕处境比中年人要糟糕得多,也没那么多危机感,只有“为赋新词强说愁”。
到了老年呢,又不一样了,是好是坏,这辈子已然这样了,改变的空间更小,对将来的憧憬也更少,最大的危机感,就是想再多活几年。
中年人不一样,混得好,希望混得更高,至少是保持现有水平不降低;混得不好,希望能改变,实现屌丝逆袭阶层跃升。
而且,中年人也是掌握社会话语权最大的一群人,他们的长吁短叹,可以在公共话语空间得到最多呈现。所以给人的感觉,好像只有中年人才危机,只有中年人才不易,现实世界当然不是这么回事。
事实上,在过去,中年人应该是危机感最小的。毕竟在社会上混了那么多年,不一定都是事业有成,更不一定都实现了财务自由,但至少是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和经验,站住了某个坑某个位置,拥有了一定水平的财富基础和家庭基础,如果不求更大的出息,混下去总是可以的。
为什么现在不行了?因为时代变化太快,以前的淘汰是以一代人、几代人为单位,现在已经是以年为单位了。在小城市待个几年,再去到大城市,你会跟过去的农民进城一样,感觉什么都变了。
中年危机,本质上是落后于时代的危机,是跟不上时代变化的危机。你接受和学习新东西的能力没有年轻人强,你积累的经验和本事又不管用不值钱了,当然就会有更大的危机感。本来想着要去淘汰前面挡道的老家伙,结果自己很快成了要被淘汰的老家伙。
其实,这不是某个年纪的危机,而是这个时代所有人的危机。你必须保持学习的心态,始终跟上变化的速率。当然,前提是看得准变化的大方向。否则,让卡车司机突然转行干程序员,确实难度不小。既然人工智能是不可避免的未来,你就该掂量一下自己的饭碗,适时往更有前途的行业靠拢。
围棋至少要做出两个真眼才能活棋,人生也一样。做好了一样,还得至少再准备一样。假如这行不行了,你该去干什么?千万不要死磕那些没有前途的行业,不要死磕一辈子就捏一个饭团的所谓工匠精神。
自由竞争的社会,最大的危机就是想要逃避竞争,想要逃避改变。有压力是好事,意识到危机也是好事,但万万不能满足于长吁短叹,也别去试图获取同情。唯一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