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战》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掀起了美国,甚至整个西方世界的反传统、非主流、追求个性、自由平等的思潮。作者基于这个时代背景,提出了所有家庭成员之间权利和地位完全平等的理论。《孩子:挑战》是德雷克斯“挑战三部曲”之一。另外两本是:《父母:挑战》和《婚姻:挑战》。半个世纪来,这三本书已经成为美国家庭必备的心理学读物。
一、如何尊重我们的孩子?
1.如何尊重我们的孩子
也许生养孩子容易,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很多人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随意责备、辱骂,不尊重孩子。而事实是,孩子和我们是平等的,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时,需要敏锐的洞察力,来明确表现出对孩子及他的权利的尊重。还有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种家庭成长的孩子,安全感和目标都会缺失。
2.如何培养和引导孩子发展出对秩序和规律的尊重
培养和引导孩子发展出对秩序和规律的尊重,这需要孩子从实践和经验中去学习如何尊重秩序和规律,例如学自行车时没有掌握平衡,那么就很容易从车上跌倒下来;不会正确的使用火,那么就很容易被火烧伤;不会躲闪和避让物体,那么就很容易被车辆和他人撞倒。而父母要做的,就是避免过分保护孩子。因为这样的结果是让孩子无法体验不尊重规律的后果。
3.发展孩子对他人权利的尊重
除了让孩子学会尊重规律和秩序外,我们也要让他们发展对他人权利的尊重。 例如,告诉孩子哪些物品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而哪些是爸爸妈妈的,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他们不能动大人的东西。
二、关于孩子四种错误目标的应对方法分别是什么?
1.第一个错误目标:“过度关注”
这样的孩子认为,只有当自己成为关注的焦点,他们才能显示出自己的重要性。对于这类孩子,我们首先要区分开适当关注和过度关注,如果孩子并没有正当理由,或者他不停的让我们为其忙碌导致我们不高兴或者烦躁时,我们可以确定自己正在面临孩子要求过度关注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最开始愉快地回应他;但如果孩子再接二连三的叫唤和打扰我们,我们应该继续忙自己的事情,保持情绪稳定平和,这是在教孩子如何适应环境,接受规律。
2.第二个错误目标:“权力之争”
这个错误目标出现在父母强行制止孩子要求关注的行为之后,孩子会选择用“权力之争”来打败父母。他们认为,顺从父母就等于屈服于比自己更强大的权利,所以他们会用一切努力来与父母对抗。改变孩子这种错误目标的方法,父母要做的是了解、鼓励、尊重孩子,以及培养相互间的合作精神。我们要明白,在习惯,性格和为人处世上只能引导孩子,我们无法控制和改变他们。
3.第三个错误目标:报复
一旦父母和孩子在“权力之争”里面越陷越深,就会发展出彼此想要征服对方的心理,而内心沮丧受挫的孩子会认为,只有通过报复才能体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感。父母越是惩罚他们就让他们越坚信自己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坏孩子,同时也给了他们更多心理动机,做出更多伤害他人的报复行为。对于这类孩子,父母要做的就是退出“战争”。每次父母和孩子发生不愉快时,问题肯定不是出在一方,而只有一方退出战争,另一方才能偃旗息鼓不再继续。
4.第四个错误目标:“自暴自弃”
这类孩子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没有成功的机会,这种想法会让他们夸大自己的弱点,甚至是夸大自己想象出的弱点,这种心理实际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是因为之前一系列挫败的经历所致。对于这类孩子,我们首先要明白孩子通过伤害我们来寻求报复,他的感情也同样受到了伤害。我们可以做的是,多鼓励和支持他,不要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并且经常安排一些让孩子发现自己有能力独立完成的事情去做。
三、为什么对待孩子要多用“鼓励”,而非“惩罚”或“奖赏”?
1.为什么不能惩罚孩子
我们一旦惩罚打骂孩子,就容易与其陷入“权力之争”的错误目标中,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只是想证明自己在这场争斗中处于优势地位,他们成功引起了父母的注意,或者成功的激怒了他们。站在父母这一边,他们打着打骂孩子是“为了孩子好”,而打骂惩罚的背后,孩子除了身心都受到创伤,久而久之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坏孩子”外,他们并不能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而打骂和惩罚的背后,父母很少会察觉和承认,这种教育方式实则是为了缓和或掩饰他们自己的挫败感。
2.奖励和惩罚都是弊大于利
而奖赏和惩罚孩子一样,对他们的人生都是弊大于利。在我们所处的社会和人际关系中,人们做完一件事,是因为这件事情本身需要被完成,这时候的满足感来自于人和人的互助与合作。家庭也是一个小的社会,家庭成员之间,有义务互相帮助,懂得奉献以及相互合作。
3.用鼓励孩子来代替惩罚和奖励
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引导和教育他们呢?那就是鼓励。孩子从小就需要我们的鼓励,这可以帮助他们性格健康发展,鼓励的重点是给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虽然很多家长知道鼓励的重要性,但是生活中却常常不自觉的忽视了如何去应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