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教员
公元前221年的一天,在秦国都城咸阳的大殿里,一群人听到齐国不战而降后齐声高呼万岁。
这一幕,注定成为历史!
物换星移几度秋,人生高光能几何?
赢政坐在宝座上,觉得自己今天格外的帅。
他挺了挺腰板,一脸严肃地向大臣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今天下大定,我的名号秦王不够霸气,不能彰显我大秦帝国的丰功伟绩啊,请各位大臣讨论一下,该怎么改好呢?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他急切地需要为自己正名,毕竟自己强夺了周朝的江山,以武力兼并了天下,此刻是该讲道理了,以理服人。
大臣们听了先是一愣,沉默是此刻的秦庭,因为他们没想到赢政在兼并六国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议名号,改称呼。
随后,大殿上又像煮开的水,沸沸扬扬。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不一会儿,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认真商量后,一起上前奏报:“当年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土地只有千里,诸侯有的来朝见,有的不来朝见,五帝无法控制天下诸侯。”
又道:“大王平定天下,全国统一设置郡县,法令一统,这是亘古以来没有的大事,五帝实在无法和大王相比。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以泰皇最为尊贵,因此大王应当称‘泰皇’。而大王发布的政令应当称为’制书’、‘诏书’,大王则自称‘朕’。”
这一番高大上的说词,可以说大家尽力在捧嬴政了!
赢政觉得这样的高度还不够,前人已经用过,再让我用,没有创意,要改就一步到位,当个第一。
正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反语)
于是,赢政下令:去掉“泰”字,留下“皇”字,再用上古的“帝”号,合起来称为“皇帝”,其他的称呼都按你们商定的使用。
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皇帝”的称号由此诞生。
赢政又说:“过去君王下世之后,即位的君王和大臣都要给先君一个谥号。这是后代君王议论前代君王,是以下犯上,从我开始,废除谥号。朕称‘始皇帝’,下面是二世、三世,直至万世。”
他内心极度膨胀,多少是有点飘了,他想制造秦朝江山永固的神话。
但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此后,他还制定了一系列与皇帝有关的制度,很多都具有首创性,神秘的很。
他设计出的作品——皇帝制度,影响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虽然历代王朝都对皇帝制度有所损益,但确立的这个制度的框架和精神基本没有变化,可谓根深蒂固。
当时,社会上的人都称他为“祖龙”,他也默认了,估计心里兴奋的不得了,龙在当时可是神物。
他自己还是借用五百年前秦文公打猎时曾经捕获的一条黑龙作为祥瑞,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政权合法性的依据,从而证明自己夺取政权是天命天意。
他也认同由战国时期齐国人邹衍首创的“五德终始”理论,认为秦朝取代周朝属水德。
“五德终始”指的是水德王朝、火德王朝、木德王朝、金德王朝、土德王朝相互承接,相互替代。
“水”在五行学说中属阴,方位为北,季节为冬季,色彩为黑色,数字为六。
因为尚黑,所以黑色成为秦朝的象征,他又大力主张“数以六为纪”,没错就是六。
所以,在秦代,“六”是一个非常神秘的数字。六寸、六尺、六马都以“六”为数,甚至秦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时,也是以“六”为倍数。
他还如愿地得到了和氏璧,并命令李斯在上面书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当然,传国玺的也是历朝历代必争的宝物。从秦始皇开始一直到宋代,开国皇帝一直都把手握传国玺看作是天命所归的象征。
后来,有一句话流传很广:得和氏璧者得天下。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因为没有得到传国玺,一直大为遗憾。
他赞同廷尉李斯的主张,没有采用丞相王绾提议的分封制,而是在全国范围内施行了郡县制。
他说:“秦统一天下之前,天下百姓无不苦于连年战争,原因就是那些诸侯王相互争斗。现在朕仰仗祖宗神灵,刚刚安定了天下,如果再立诸侯,这等于又要挑起战争。天下百姓岂不是难以得到安宁?”
当然,郡县制和他个人集权思想不谋而合。
公元前221年,秦朝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
郡县制并不是他的首创,但绝对是他发扬光大的,他是第一个把这一制度推向了全国,而且手腕强硬。
在秦始皇采用郡县制的同时,中央政府实行了三公九卿制。
他种种手段或者说是制度,都极大地保证了皇帝的集权统治,避免了内部战争。
包括他后来去郡县巡游,封禅大典,固然有庆祝成功之意,但主要目的还是要稳固统一的局面。
他不允许诸侯纷争的局面,再次在自己建立的大一统的大秦帝国内出现,他绝不允许!
《秦始皇:其实,我也想弄个第一玩玩!》是秦始皇连载系列的第十七篇,未完待续,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参考资料:《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资治通鉴》、《战国策》、《王立群读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