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早上放学忘记带水壶了,让他爸第一次去送,因他到镇上办事。
结果,晚上放学时,说没看见,孩子渴了一天,她上午排练舞蹈,穿着舞蹈服去的学校。一激动,水壶在车上,忘记拿到学校了。
在路上叨叨了她爹一路,闺女意思是第二天早上去问,我不行,不依不饶地让她爸又骑车回去找。没一会儿,电闪雷鸣。下起了阵雨,闺女担心她爸挨淋。
在门口等着,我做了决定,骑车去给他送雨衣。当时已睌上,十点了。天空打着雷特害怕,来回二十五分钟。也没接着,人家回来了。
冷静下来,反思我的行为,闺女说我不该让她爸出去拿。我说,就该拿,他造成的,他就该承担,这点事都办不好。一通指责。
老师常说,事情至少有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法,我当时陷在焦虑,自责的情绪中,没有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
完全是在发泄情绪,担心水壶被别人拿走,还挺贵的。
自责闺女渴了一天,要是我去送就好了。闺女也羞愧呀,因为她没拿到水壶,爸爸挨淋。老公也是委屈,明明好心办了坏事。
从哪个角度,这都是损人不利己的沟通模式,下下策。
没有冷静下来,孩子都没说啥。也没指责我。我却自责了,不接纳此刻的发生。
没有臣服当下,我不允许我犯错。我还是心疼孩子没有水喝。
真的外边没有别人,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