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上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
吃东西本身是消耗热量的;
吃掉一个苹果,消耗掉的热量,比苹果本身还多,所以苹果是负能量食物,会越吃越瘦。
不知道在哪看到了这个说法,吃东西是为了减肥,因为在吃东西的过程中也是在消耗热量的!
事实上,上面的说法前一句话是对的:吃东西可以耗能,连喝水也能耗能,这叫「食物热效应」。
后一句话纯属胡说:从目前的研究证据来看,并不存在“负能量食物”,热效应再大,也不会超过食物本身的热量。
所以,并不存在所谓的“负能量食物”,那些打着“负能量食物”的减肥产品大多是在炒作概念。
不过,我们的确可以利用“食物热效应”消耗更多的热量,瘦的更好,那么“食物热效应”是什么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食物热效应会在什么情况出现?
人体在摄食过程中,除了夹菜、咀嚼等动作消耗的热量外,因为要对食物中的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及代谢转化,还需要额外消耗能量。
细心的人会发现,吃完饭后体温会略有升高,这只是食物热效应的外在表现。一般来讲,体温的升高在进食后不久就会出现,这也是吃饭时和饭后会觉得热的原因之一,在寒冷的冬天,这一点会更加明显。实验测定,在进餐后两小时,体温会达到顶点,2-3小时后恢复到正常状态。
减肥的你很快就意识到了,其实原来吃也是消耗能量的,那么是不是这一进一出就可以拉平食物摄入时产生的卡路里呢?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科普科普
食物热效应怎么运转?
食物热效应(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是指由于进食而引起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营养学家把这种因为摄食而引起的热能的额外消耗称为食物热效应。
食物热效应除了在你进食时,会消耗一定的能量来获得能量,在让你的体温略微提高的时候,也会对你的基础代谢起到一些影响。
进食才能代谢,不吃不会让你瘦
食物热效应对身体的影响不只是升高体温那么简单,从能量代谢的角度来看,它只能增加体热的外散,而不能增加可利用的能量。也就是说,食物热效应对于人体是一种损耗。所以,当一个人摄入了只够维持基础代谢的食物后,加上食物热效应的消耗,就会导致代谢的能量多于摄入的能量。此时,机体就要动用筹备的营养,燃烧脂肪来补充这部分能量损耗。所以,为了保存体内的营养储备,进食时必须考虑食物热效应额外消耗的能量,使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保持平衡。
很多人严格控制每餐的热量摄入,使其保持在低于基本代谢的范围之下。然而,长此以往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什么食物的食物热效应最高?
那么,吃一顿饭会消耗多少热量呢?这与食物的成分、进食量和进食的频率等多种因素有关。
虽然不存在负能量食物,但是要知道,低热量食物还是存在的。
食物的成分不同,所产生的热效应差别很大。脂肪的食物热效应约占其热能的4%-5%,碳水化合物为5%-6%,而蛋白质还要高,能达到30%-40%。
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功能为合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这一过程比脂肪、蛋白质单纯转化为热量消耗的能量更多。同时,高蛋白食物所产生的热效应时间也更长,据测算,最长可达到12小时之久,这也是因为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更为复杂。
如果你对各种食物的蛋白质含量并不是特别了解,又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研究这些,你完全可以选择康嘉奇营养奶昔代餐,食用蛋白质奶昔可以在获取丰富的营养同时,提高人的饱腹感,从而减少其他食物的摄入,有利于控制饮食和减少热量摄入。而且它的热效应密集,相对其它食物都比较高,所以是减肥的最佳搭配哦。
想了解如何健康瘦身,可以加老师微信,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