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收获满满的一次教研,从两位新教师的课堂中学习到很多,第一节严老师的《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语言很自然流利,也做到倾听学生的发言与及时追问,值得我学习;听的时候感觉最后结尾的时候有一点仓促,“还有的相关知识下节课再继续探讨”,可能带着学生或者让学生自己总结回顾出本节课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更清晰熟知,还有一个横着放竖着放运动状态不一样,学生说是因为形状不一样,严老师说的是形状是一样的哦,我在想他们与斜面的接触面好像是不是一样的,这个地方需不需要严谨一点呢。
第二节课徐老师的《磁铁的两极》,实验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对实验的熟悉程度很高,也很仔细。对着教学目标来看:
1.对照科学研究目标中:“能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预测”,因为徐老师是拿出一个条形磁铁直接提问同学们觉得这个磁铁的各部分磁铁的吸引力是不一样的吗?可能给学生们演示一颗小钢珠滑出去看看它的现象,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猜测,不知道这样是不是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2.研讨环节,ppt出示了本节课的三种方法,带领学生回顾三个实验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并让学生据此总结出哪种猜测是正确的。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中的“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检验推测”和“能运用多种方法检验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尝试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初步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3.订书机环节体现出“运用适当的实验方法使研究更深入”。
下面是我的一点思考,也不知道对不对,与大家共同探讨:
1.开始学生好像不太懂磁力大小,是否可以给学生解释得更清楚一些。
2.板书内容没有体现生成性、过程性的证据,整节课前面太长时间没有板书,其实可以记录一些学生的回答,思考,猜测等,然后板书能有逻辑大框架,让学生看到板书就能回忆起知识,徐老师呈现的板书我也特别喜欢,很生动形象,适合低段学生。
3.有一组孩子实验结果不一样,徐老师关注到没有忽略就很好,可以让孩子自己来操作演示是不是更好呢,这样老师也更容易发现他们究竟是哪里有问题。也可以让其他学生一起发现。
最后刘老师的总结让人豁然开朗:
1.关于预测与猜测,严老师课堂上的两次猜测有什么不同?有依据的猜测?基于前面实验的猜测?值得深究。
2.如何与学生对话,认真学生的话,听懂并给予回应,追问等,甚至可以拿一个本子记录学生的发言,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与尊重。
3.主板书,副板书。
3.开课方法:激趣、吸引学生;实验指导:主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知道做实验是干什么的。结果:看着黑板板书,回顾要点,板书体现逻辑、要点。
谢谢刘老师和金牛科学团队,每次教研都收获很多,相信在这样的集体中会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成长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