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和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小学阶段学习它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为初、高中学习文言文和课外阅读文言文打下基础。 文言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以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就关于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该如何教如何学进行了思考。
1.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
预设在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关注“复姓”,并让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学过的《姓氏歌》一课中提到的复姓,再讲解课题中的“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接着鼓励学生中见过的复姓。让学生简单讲述之前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借助插图,引导学生猜测,课文里的故事可能就是之前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还顺势告诉学生本课的语言形式——文言文。
2.重视朗读。
读好停顿文言文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准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有所知,有所悟,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课堂上要有目的地不断提高朗读要求,让学生自读自悟。一读,读通顺;二读,读停顿;三读,读意思;四读,读人物;五读,读道理。通过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读,学生读懂了文本,读透了文本。
3.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大意在本课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词语的意思。如:文中的“瓮”,可以引导学生看注释、知道它是一种口大肚子小的容器,再看PPT,让学生知道“瓮”与“缸”的区别;对于一些词语,引导学生根据前后语境,让学生换成现代文中常见词语来理解,从而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如何进入新课时以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读好断句的,以读带出理解,真正体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如:“登”字的上半部分是学生的易错部分,应该重点指导这个字的书写等。以上这些,都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的一些预设,具体实施还是要以学定教。